我,跨过万水千山,只为看你一眼。如此,便安然……
1.
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被称为敦煌的三大奇迹之一。我一直对传说中的这处奇观充满了向往,这次西北之行正好圆了我的梦。
我们从嘉峪关出发,五个小时的车程后才到达鸣沙山~月牙泉。
景区很大,景区门口有许多出租古装衣服的门店,为了一会能在月牙泉边留下倩影,我们同去的每一个人都租了一套。
当我们念着“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的诗句,眼前的一幕美景瞬间挤满了我们的眼眶。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立马就屏住了呼吸,怕惊扰了这难得一见的画境。
去往鸣沙山的路上,右边有一座亭台。长长的木质栈桥可以抵达,栈桥两旁的芦苇荡和芨芨草随风摇曳,忽高忽低。仿佛在对过往的游人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传奇故事。
沙漠、蓝天,碧绿的月牙泉,不远处还一群骑着骆驼的游客。无论用哪一种视角去观赏,呈现的都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
远这地望去,鸣沙山和月牙泉就像一对相互依恋的情侣。你环抱着我,我依偎着你。
那清澈的月牙泉,是不是因为情深才会固执的和流沙相依相存,在这无垠的沙漠里静静流淌了几千年?
当我们的目光越来越近,那横亘在眼前的两座巨大沙丘瞬间占据了我们的视线。
整个鸣沙山,看上去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尘不染,沙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金字塔,有棱有角,高高耸立;有的像河道,弯弯相连。
人若从山上往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发出“轰隆隆”的响声。爬过沙山的脚印,第二天也会痕迹全无。
据历史书介绍,鸣沙山的形成已有三千多年了。
相传鸣沙山是玉皇大帝的宝库,为了制止那些贪婪的寻宝人,玉皇大帝特命令太白金星用黄沙将这里掩埋。所以里面是空的,就发出“呜呜”的响声。
我们一起同去的几位姐妹,有的已爬上了半山腰,在那里拍照。有的准备登上山顶,去俯瞰整个景区的风貌。
2.
我们光着脚,慢慢地行走在鸣沙山上。快要接近山顶的时侯,一阵风吹来,差点把我的遮阳帽吹下。我们索性停止了攀登,坐了下来,回望那山底下的月牙泉。
她如一轮弯弯的新月,含着那一汪碧清的绿水,在鸣沙山的环抱之下,静静地沉睡。
从古至今,谁也无法解释这一“山泉共处,沙水共山”的世界奇观。按照人们的想象,鸣沙山又高又陡峭,狂风一吹,一定会把山底下的月牙泉给淹没掉。
但古往今来,“鸣沙山与月牙泉”就这样一直相依相伴,和谐共生。
记得我这还上初中的时候,就看过一段关于月牙泉的传说:
“当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时候要经过敦煌。这里黄沙漫天,没有水,更没有食物,一直伴随唐僧的白龙马也死在了路上。
就在唐僧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正好被观音菩萨看见了,她为了救唐僧,就在她的金瓶里滴下了一滴金水。就成了一汪月牙似的清泉。”
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微风拂过,碧波荡洋。水映鸣沙山,鸣沙山环抱月牙泉,这一道绝美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慕名参观。
当我们还没来得及登上鸣沙山顶,月牙泉周围的几座亭台也未去。时间又到了下午五点,导游的电话催过来了,我们只好带着不舍的心情遗憾地离开。
想在这里玩的尽兴,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
当旅游车越走越远,鸣沙山在我们的视线里也逐渐模糊,唯有田震的那首《月牙泉》久久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乐园,那年我从月牙泉走过
从此以后魂绕梦牵……”
3.
当我们还沉浸在月牙泉的画面中时,导游小姐又开始在车上讲述这次行程的压轴景点一一敦煌莫高窟。
为了第二天我们游览莫高窟时能对历史有更深的了解,晚上我们观看了大型室内情景剧《又见敦煌》。
当我们跟随着引导员步入了一条铺着沙砾的斜道,转过几个大弯之后,才到达大厅。
细细黄沙铺就的T台大道,意向化的丝绸之路。那一位位曾在敦煌历史文化道路上做出过贡献的人物,正一个个向我们走来。
时光仿佛让我们穿越到千年以前,从出使西域的张骞到相夫公主,从高僧玄奘到鸠摩罗什,张议潮、诗人王维……
他们风尘仆仆,穿过丝路,穿过黄沙,带着他们的故事,带大家回到了千年敦煌。
当大家还沉浸在这一历史的画卷中时,第二幕场景又徐徐拉开。
这次出现的有好多箱子,每个箱子似乎都很沉重,感觉里面装满了宝物。
就在大家感到很惊奇的时候,一束强烈的灯光打在那个为了换取银两,而贩卖国家文物的王道士身上。
他满脸痛苦,他在向人们诉说:“我自从发现了藏经洞,就没有安宁过一天。”
面对世人的唾骂,他苦苦哀求,对着墙壁上的菩萨忏悔与哭诉……
可是我泱泱大国,这么多宝物流失在国外,将所有的历史过错都归咎在一个道士身上,也太不公平吧。
4.
当我们看过前面几个场景之后,我发现周围好多游客都在流泪,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带着心痛,我们来到了第四处场景,这次游客们可以坐下来观看了。
黄沙漫天,沙漠行军的画面中。张议潮派出去十个使者团远赴长安向朝廷禀报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征途遥远,长路漫漫,使者们有的被黄沙掩埋,有的被冻死、饿死在途中。
最后只有一个人扺达长安,九死一生……这是何其惨烈!
“一年有多长,一瞬间
一生有多长,一瞬间
一千年有多长,一瞬间
春一去,冬又来,一千年就过去了……”
最后,剧情在一位年轻学者与诗人王维的隔空对话中,慢慢拉下了帷幕。
5.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0余公里。与鸣沙山共浴大漠雄风,和月牙泉共枕阳光皓月。
凡去过莫高窟的人都说:“去参观越早越好,看一眼少一眼。
人们呼出的水份,透射进来的阳光都会对窟内的壁画雕塑造成破坏。真担心,这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天会消失。”
这个见证了敦煌曾经兴盛和繁荣的景点只在上午开放,而且每天都会限流。
它坐落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土黄色山脉的腰间。走进莫高窟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座威严高耸的红色楼阁。
大概有九层高,它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在石窟群中显得格外闪耀。它的编号为96窟,是参观莫高窟的必去之处。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慢慢地走进了这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共有大小洞窟735座,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已经损坏,正在修复之中。
影响中最深刻的就是第130窟,据门口的石刻上介绍:
这座窟开凿于盛唐,形制为通顶大佛窟,弥勒佛像高26米,覆斗形顶,东璧上有两层明窗,甬道南、北壁各开一龛。
佛像造型庄严雄伟,又被称为“南大像”。体重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
洞窟里的每幅璧画都是精彩绝伦,颜色鲜艳。窟顶壁画也被称为“千佛画”。
每一座佛的形象栩栩如生,或坐或卧。当我们在佩服古人的智慧时,讲解员又说:“敦煌壁画与塑像皆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由矿石研磨而成,色彩鲜艳厚重。”
那些安静祥和的佛像,逸然洒脱的飞天,那端坐的千手观音,每一样都让人感叹、沉迷。
甚至连脚下的莲花方砖都是上千年的宝贝……
“一洞一世畀,一窟一朝代,一画一故事。”那些苦役劳工的汗水、那些匠人画师的心血,铸就了今天这世界闻名的艺术瑰宝。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代又一代的无名工匠们,用尽了自己的体温,去焐热了菩萨的慈悲。
让这里永久地散发出信仰、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