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声敲门声后一个短发姐姐探进来笑笑问"我能进来吗?"这时身子似乎已经进来,我们无法拒绝她的热情。
"老妹儿,你们都在啊,给你们看个神奇的东西",说罢,她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瓶和一块布,接下来给我们展示了它神奇的功效。涂在玻璃上会防雾,她朝门背后的镜子哈了哈气,哟,果真啊;油笔画在布子上不要急,她喷了一点小瓶里的东西,双手揉了揉,真是神奇,笔痕不见了,她说这东西免水洗;看见地上一双毛边运动鞋,她问了问,和开始一样盛情难却地往鞋边一喷,用布子一擦,哇,我刷鞋从来没有这样干净过。
一入学的时候,学校怕我们被骗,就三番五次地提醒我们“上门推销要你买东西,参加活动交会费等一系列只要是涉及钱财的都不要相信”,所以可能我们在推销的人进入房间的一刻就走了抵触的情绪,但年轻的我们似乎又充满了好奇,他们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把你陷入,不论是让你参加什么英语角,还是要买个什么东西,一定是戳中了你的点,你才会掏腰包,而这个过程又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呢?这次推销的小姐姐进来,我可是对她满怀期待啊。
—02—
她进来时我正在摆弄一个大音响,因为晚上有活动,所以舍友提前向学校里的组织借了一个回来。我正玩的不亦乐乎,连了蓝牙后在手机里录了音再把它从音响里放出来。她进来了——
“你们宿舍的人都在啊,好和谐,我刚才去的宿舍很多人都出去了”
我们笑笑,是啊,和谐,我暂且把它当成一句赞美的话吧,赞美的话大部分人都爱听。
“你们还没有男朋友,没脱单吧?”她不知从哪里观察出来得出的结论。 “不不不,我的都有男朋友”我说。 “哦,那你们情人节什么的一定都很忙,宿舍都空了”她尴尬地说,似乎想要弥补自己的判断不准。
旁边的舍友都笑出了声,似乎是想说“喂,我们的男朋友在哪,真是一秒变男朋友啊”
“姐你是东北的吗?”舍友问从她一进门的“老妹儿”就听了出来。
“是,你怎么知道啊,我还以为我的普通话很好了呢”
舍友也是东北的,她用带走明显特征的东北味说“你能听得出我是哪的不?”
“北京的,我一听你就像是北方人,北京的”
“不不不,我是江苏的”说话的她旁边有个江苏的舍友,所以这样说。一瞬间,江苏的成了东北人,东北人成了江苏人。
“我还以为你是北京的呢!”
东北话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不知道这个推销的小姐姐为什么听不出来,引起我无限遐想,是多年了,故乡变他乡了吗?
“你的表戴了多长时间了”她看着搭在腿上的右手说。
“十年”我戏谑地说道。
“不可能吧,别开玩笑了,你才多大啊”
“我戴的我妈的”
“哦,那这样还下来还真有可能那么长时间”
她说表如果戴的时间长了的话,用她的东西也是可以很容易擦掉的。
—03—
推销小姐姐的观察力的确很强,从我们的衣着到我们鞋子到我的表,这些日常的东西似乎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消费能力究竟是高还是低;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顺着她的话题往下走,似乎专门在找茬,但她总能圆回去,给自己找到一个台阶下;当我们无情地说出不买时她又用扫二维码关注的形式让我们参与,以保证刚才的辛苦没有白费,虽然最后我只是拍了一张她二维码的照片。
搞推销的小姐姐走了,好长一会的说辞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利益,哪怕只是一个扫码,但给我留下的确实一连串的反思。我不知道为什么当她进来时,包括整个交谈的过程都有一种看戏的感觉,我满嘴的胡言只为了看她的反应,这样的心理状态我自己很不喜欢。我好奇推销的过程,一种说服别人的过程,她的回答会让我惊喜。
事后我想,我本不必对推销抱有任何偏见,它只是一种职业而已,与医生、警察、环卫工人这些职业本无亦,一种谋生的手段。至于那些被推销所骗的众多案例,使得"上当"成为"推销"的标签之一,我对比抱有遗憾,以一个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那些曾被我们写满偏见的东西,重新树立自己对它的认知,这才是一个作为独立的人所应该做的,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不盲从。
365日更挑战营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