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酣畅淋漓的读书了,一天的时间读完《追风筝的人》,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清新自然,读完后仿佛随着阿米尔经历了一场他的人生。
故事以小说主角阿米尔和好朋友哈桑的童年生活开始,通过孩子纯真的视角轻快的展现阿富汗的风土民情,那里不再是人们心中恐怖份子和战乱的印象,是热闹的屋舍快乐的孩子满街的美食,是阿米尔和哈桑在石榴树前读书的宁静时光。这本书的主旨是友谊、人性和救赎,就注定了会有纠结和伤痛,贵族少爷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对跟着自己40年的奴仆阿里和他的儿子哈桑格外关怀,让敏感的阿米尔嫉妒起自己的伙伴哈桑,纵然哈桑一次次为他勇敢的挺身而出,也不能让他从心底认为自己和哈桑是朋友“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在那场象征着荣誉和赢得父亲关注的风筝大赛上,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逐胜利的蓝风筝,受到了贵族坏孩子阿瑟夫的欺辱,阿米尔的懦弱再次让他退缩没能去救助哈桑,后来为了隐藏自己的愧疚,拒绝哈桑的友谊并且诬陷哈桑偷盗,致使阿里和哈桑离开。童年总是人生中不可逃避的时光,有明媚的阳光,也有斑驳的阴影。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阿米尔此时追的那只风筝是父亲的赞扬,是自己得到认可,哈桑追的那只风筝是忠诚和友谊,在风筝大赛中哈桑为赢得比赛的阿米尔去追那个蓝色风筝,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明亮的样子让无数人动容。
遭遇战争,阿米尔和父亲逃到美国,与爱人结婚并有了稳定的工作,却得到消息阿富汗爆发战争,哈桑为了守护阿米尔的住宅被杀,他的儿子索拉博下落不明。童年时期鼓励他写作,在相信他不只是懦弱的导师拉辛汗,一句“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他重新返回故国。面对抉择,面对童年,阿米尔孩子时期,无论是哈桑对他多么好,他依然被当时的环境影响,觉得自己是贵族少爷,哈桑是贫民奴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种族,觉得他们做不成朋友。直到得知,哈桑是他的亲弟弟,才惊觉他们是平等的,在血缘的联系下阿米尔才觉醒,去寻找索拉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只是大家对错误的态度不同,阿米尔犯错后自己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犯下更大的错误,纵使离开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也依然会被内心的愧疚所折磨。阿米尔的父亲犯错后用一个个善行来弥补,他是贵族却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束缚,对身边的普通人和朋友都正直有义气,纵然是逃亡中面对被欺辱的陌生女士,也能够不顾危险勇敢的救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阿米尔最终在重回那片故土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风筝,完成了一个男人的成长。
哈桑的一生都坚守自己的信念,在阿米尔和父亲离开后,依然同意拉辛汗的邀请重新回到他们的家,怕阿米尔不开心纵然知道阿米尔可能永远不再回来,也坚持不住少爷的大房间,最后也是为了守护和阿米尔共同的家而被杀,相信哈桑即使到了最后也从不曾后悔,心安坦然。哈桑的正直、善良、勇敢,被他的儿子索拉博传承了下来,因为父亲常常和他提起好朋友阿米尔。在索拉博被孤儿院送走,被塔利班恐怖头子虐待,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即使从未见过面,看到阿米尔被阿瑟夫搏斗命悬一线,仍然勇敢的拿起哈桑给的弹弓,做了他父亲哈桑当年没有做的事情将弹珠打进了坏人的眼中,救下阿米尔逃走。阿米尔在穿越战火和危险,救助索拉博的过程中,找回了善良、勇敢的自己,帮助因为灾难和折磨陷入敏感、自卑的索拉博,找到心中的安全向往。
最后,像多年前哈桑为自己追风筝时喊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一样,从来只是放风筝没有追过风筝的阿米尔,为了让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重获自信,也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完成了自我的救赎,索拉博紧闭的心门也渐渐打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人生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泥沙俱下,谁都不能做到清澈见底,总会有羁绊有曲折,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能流向辽阔的海洋,找到内心的安稳。阿米尔终于走出了囚禁自己二十多年的心灵牢笼,在救赎和自我救赎中,找到心灵的觉醒,虽然用了大半生,却依然让人感到欣慰。
每个人 心中都有一个蓝风筝,值得我们去千千万万遍追寻,那就是更好的自己。这个故事中有家的温暖、友情的明亮、背叛的残酷、心灵的纠结、和平的向往,作者用灵动的笔触,拂去蒙在阿富汗上的灰尘,让人们看到一部荡气回肠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故事,展现着经历过战乱的人对和平、对温暖的渴望。故事中对人性的呐喊、呼唤,纵然隔着文化和地域,依然能够直击心灵,感受到人性和外界的层层碰撞,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