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天,回家都超级的累,于是连都没洗的就睡了
01
今天早上爬起来,看了2个小结的Python,技术的学习,怎么能够持续的产生热情呢,就是能用学到的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可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遇到的学习的瓶颈就是学到了,可是并没有创造环境或者是有环境将学到的东西进行检验,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断学习新东西的热情,逐步的降低,直至消失。
看了最新的阮一峰老师第10期的分享,其中的序言的部分,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经常有人问他能不能转前端的开发。而问这个问题的人分为2类:一类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类是工作了多年的成年人。作为一直不给别人建议的阮一峰老师,这次破天荒的给了一次建议。具体可参考: 阮一峰的第10期分享。 这样的回答和以前高阳老师有次在JS课程上,思考了很久给大家的一次分享的结论如出一辙,答案都惊人的相似。
两位老师给的建议都是:如果你还是一个刚刚毕业或者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那么非常建议学技术,或者是走技术这条道路。可是如果已经人到中年,或者是已经将近30岁,最好还是不要走这条路。因为相比于年轻的一代,精力与体力都俨然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好了,所以最好还是选择更新频率比较慢的行业。(当然也有例外,有那么少部分人,如果对于技术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有非常强的受挫的能力,可以选择试试)
这样的答案,无疑对于很多在职的做技术的人员,是一个相对难以接受的结论。就与我自身而言,我觉得自己还可以,还有满满地热情去做一件我没有做过的事情,可是我又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我的体力会愈发的不如从前。
我从来没有打算给未来自己不努力找任何的借口,也从来没有打算不去奋斗。可是听到两位老师的建议,我隐约的感受到了一个现实:我不得不去思考,面对如此有限的生命,自己到底应该去做些什么?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有限的时间,效率最大化。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原来生命并非我想象中的那么长。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我已经高中毕业了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思考,原来我的父母都已经不再年轻,我们逐渐变成了接下来的中间力量。
无论我认为自己多么的能干,我一个人的力量,还是特别的渺小,我能创造的价值,还特别的有限,有的时候,直接可以忽略不计,又或许我是别人心中那个挣了些小钱,可是眼界越来越窄的人。
02
以前媒体或者是一些名人,都会鼓吹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很多岗位的人都将面对失业的风险。曾经这些言论,造成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人特别的焦虑。后来又有很多大佬出来反驳,让大家不必要那么恐慌,那样的完全智能的时代,距离我们还很远很远。
可我明明感觉到了,在技术行业,这种智能会比人们想象的要早很多,又或者说在很多标准化的流程方面,机器肯定比人类做的好,做的快,学习的快,并且它一天24个小时,总不觉得累,也从不需要休息。
如果从这个单点来看,机器相比我的优势特别明显,而我又有什么特有的优势,是机器完全无法替代的。或者是说,即便我现在没有,我应该培养那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不被机器所残忍的替代?
在办公室的我此刻陷入了沉思,不过这个事情,目前也没有清晰的结论。可我依旧需要 keep finding,don't settle.
03
办公室的同事们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需求的事情,而我在写着我的文章。仿佛这一切暂时都与我没有了那么多的关系。下周末就要回家了,很久很久没有给爸妈打过电话了,这次回去,他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小惊喜呢?
中午没有休息,写了交接的文档,到下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大脑有点不在线。短暂的调整之后,还是慢慢地恢复了精力,晚上主要就是要搞Python基础的学习,以及提交第一个章节的作业,不知道今天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感觉难度超级大,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