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总是哭,有时候真的只是芝麻大点的小事:积木倒了哭、衣服脱不下也哭……
其实孩子会哭,是因为想做好但能力不足,陷入了挫败感。你直接替他轻轻松松解决,反而让他更崩溃了。
更好的方式是,✅一步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先稳定情绪,再解决问题
✅认同、疏导孩子的感受
➡️“我看到你搭的积木倒了,你很生气,我们一起想想该怎么办吧!”
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平复情绪,可以先通过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释放他的情绪,让他冷静下来。像是邀请孩子尽情揉捏橡皮泥、一起做个深呼吸等,让他逐渐停止哭泣、恢复理智。
️引导想办法,给孩子支持
✅ 多问“怎么办”,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孩子喝牛奶不小心洒了,你可以问他“该怎么办呢?”
孩子可能会想办法,用手擦、拿纸巾抹,无论解决方案是什么,都要尽量肯定和支持孩子的想法,让他自己试一试,孩子马上就能知道这个方法好不好,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
✅用提示性语言,引导孩子想办法
➡️ “我能和你一起当建筑师吗?”“我想把大的积木放下面试试看,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积木靠在墙上怎么样?”
✅ 拆解问题、降低难度
➡️ 如果要解决 A,先要解决 B;如果要解决 B,先要解决 C……
️多创造机会,扩充知识面
✅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帮倒忙而替他包办一切
➡️ 穿衣服、叠裤子、去超市买东西这些日常活动,都是能让孩子见招拆招的锻炼机会。
✅ 多利用身边的资源
➡️ 像是绘本、动画片、博物馆等等,让孩子扩充知识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积极动脑思考,多用上面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直面和解决问题吧。久而久之,他会慢慢从一个遇到问题就哇哇大哭的人,变成一个学会思考解决方法、相信“我能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