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同学圈看到了高考学生撕书的视频和图片,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事,但由于是同学亲自拍到的视频和画面,依然感到很震惊。
且不说孩子成绩如何,就单单以对书的尊重与敬畏来看,撕书的孩子心理已经走上了一个极端。我在朋友圈说了这样的话,我认为缺少对书的尊重,在公众场合这样做似有不妥。同学有同感的,也有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的。细一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撕书庆祝,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家长的舆论导向。朋友圈就有这样支持孩子撕书的家长,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我只想问:书是用来撕的吗?书有罪吗?在公众场合这样做垃圾好吗?也许你会说,别的同学都在做呀,你干嘛说我?我想问你,难道别人都在做就合理合法了吗?你也许会说,你不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所以你根本不理解我的痛。但我还是想说,你为什么不能向没撕书的同学看齐?你这高中三年拼命苦读,不就是冲着书中自有颜如玉去的吗?难道一旦价值用尽,你们就这样对它们弃之如敝屣吗?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我想如果真正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做的,他应该将它们带回自己的小屋,感慨万千地抚摸它们,或者用或温柔的或敬畏的或复杂的目光再一次扫视它们,然后将它们分门别类,试卷稿纸一类尽可以付之一炬,与自己奋斗过三年的书本,有你激荡的飞扬的青春在里面,你除了珍藏,还能做别的选择吗?就是要处理,我们也得用与我们匹配的文明的方式进行。
二、与家长的偏爱有关。说实话,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十分富足,相比之下,读书确实挺辛苦,但哪个朝代,哪个时期的学子不辛苦,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李白杜甫多有名啊,可是你知道吗?他们当时的境遇也没有你们这般优厚,特别是杜甫,还常常饿着肚子为了生存四处张望,张望权贵的红门能不能为他开放一点点。家长们心疼孩子,可疼爱是要放在心里的,特别是孩子拼搏的年纪,需要鼓励,需要明理,不是一味地偏爱与放纵。也许你会振振有词地说,孩子需要理解,可理解不是放纵的借口,当我们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去爱孩子的时候,那是给孩子注入了一种恶的教育,这不是教育的常态。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感谢陪伴自己三年岁月的书本,即使有痛,那也成为了过去,感谢它,它就成了你生命里的美好记忆,成为激励你的财富,抛弃它,记忆就会随风而去,它必将成为你生命里的一个疤。如果再在大庭广众之下撕它,就会将你的疤暴露在众人的目光里,你是不会因此成为美男子或者美少女的。
三、还是要说说我们的高考制度。高考是中国人的痛,很多人的结,高考制度一直为很多人诟病,但中国确实也离不开高考。僧多粥少,高考是最好的平衡杆,也是造成如今愈演愈烈的竞争发源地。余秋雨先生认为科举对中华文化居功至伟,除去社会形态,高考的选拔性同科举如出一辙。但是如今,考到称心如意学校的学子们是不是都对高考心存感激呢?不一定。学习压力太大,身体透支太多,引起的家庭期望太高,这些都让学子们承受不起,因而才有了考前一刻的释放。高考有其优越性,但就目前的境况,其比拼的白热化使高中摒弃了很多人文情怀方面的教育,很多孩子的高中三年,音乐没有进步,美术没有进步,身体素质没有进步,劳动没有进步,不会做简单的家务事,甚至见了至亲的人不会称呼,足不出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分数而活着。我们的高考不能只为选拔人才而忽视了人文关怀,那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是有缺憾的。
人微言轻,说说而已,无法改变现实。不过我只知道,我在中考前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我考不上,我是不是要去死?!即便这样,我也是没想到去撕书发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