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解村东北去绕过南柯,再折向北大约三里路即是兴化市陶庄镇焦庄村。
乾隆三十三年泰州分县以来,焦庄村一直为东台县域地,与王寺陶庄等周近古村落为县正西隅辖庄。民国初属蚌蜒乡,民国十八年实行新的县组织法,从属县八区沈仑镇,解放后改辖兴化县。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焦家庄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并没有放松对村落旧建筑环境管理,近代建筑与集体时期的农居完美保留,青砖小瓦与混砖材料使用的过渡渐融,整饬自然,给予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以视觉上的自由享受,似乎每一帧与现代城市印象削离的偏远农村画面,都可以给心灵以明快和清静,无论被感染的情绪是激动还是闲逸。
信步焦家庄,看得出当地政府的付出,整个村子道路整洁,环境优美。村内新建公共厕所10处,是2020年兴化市政府对旱厕清零,一万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项目的具体落实,这些新型的厕所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人居卫生要求。
而对老式民居,决不是放任自流,或一拆了之。保持房屋外观完整性与门庭清洁成了当地干部常抓不懈的日常工作。村支书小范对我说:“焦庄在保护古民居的同时,对集体年代建筑群也有保护规化,老房子承接人文来往,有些要逐步恢复小瓦。”“村史也要搞起来,现在搞特色园林乡村,事件以后要慢慢做。”
维系民居建筑史上演变的连续性,于当代乡村建设中一条完全忽视的现实问题,出乎意外的被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人独具慧眼观察,此处应为敏锐青年点赞!
正是因为这样投身农村的领导努力,使得焦家庄物质与精神面貌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绿水潺潺,清风徐徐,伫立古桥古庙文革大会堂前,历史轨迹与新农村当下的相得益彰,聆听空气中丝丝泰如片俚语相对,不啻是一场江北乡土文化的饕餮之旅。笔者去年九月份游此境地,十月悉知焦家村荣获第二批江苏传统村落之名,实属意料之中。《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善待众生万物,则因果自然。
刘晓东 2021.4.18
明清季民居由于营造法则要求,形成内敛拘束且稳重严谨建筑风格,比如五檩硬山小式为江右民居典型。明泰州学派“日用即道”文化观贯穿其中,民居装饰简单朴素,青砖黑瓦,中庸平和。
由于近处淮南盐场,明清又受盐商寓居影响,钟鸣鼎食之家表现侈华,民国多有继承。比如上图徽式马头脊三叠式山墙,在原泰州地区依稀尚有保留。
六七十年代生人怀思于心的村庄模式,小瓦屋脊与砖混墙体结合,屋檐多用水泥钢筋浇砌前伸,结实大方,门厅天井正屋三联房布置秉承传统。光照通风以增大墙壁窗户,堂屋迎面可里外通透,采光上已摒弃民国天窗玻璃。
八十年代,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建起了小楼,实现了住楼梦。驻足观察,楼体方正,朴素简洁。细节处下层青砖丁顺平砌,上层侧砖空砌(俗称鸽子窝),上下层间无围梁支撑。反映出当时水泥钢筋等建材使用受计划支配,建资不足强势上马,或浇筑工艺技术尚未普及等客观因素,借此洞明当时社会实情,致富荣家的人性本能。
焦家庄现存老建筑,最为笔者惊喜的是,位于村东北角集体大会堂,随行村民说是文革后期建造的。门墙装饰风格鲜明,大面积语录点缀,白底红字,正义凛然,极富年代特色。
高高矗峙的山字檐墙顶用青砖斜砌成波折形,寓意“大海航行靠舵手”。中间泥塑一颗红星,横书“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正下方浮法三朵金色向日葵,左右联为主席诗《七律.人民军队占领南京》中“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二句。字体磅礴刚劲,雍容大度,天纵自然。肃穆凝视,油然而生豪情冲天之气,令人振奋。
临丰桥为砖拱桥,桥净4米,宽3.5米,高6米。两边坡长各6米,坡面约30度,位于焦家庄古村中心,民居稠密处。金刚墙基础部分为石质板,青砖筑圆拱,桥面与栏墙均为折拱状,造型美观大方,跟周边建筑相称。2009年列入市级文保单位。
桥栏两侧中间各嵌一块青石额,上书“临丰桥,民国十年毂旦,里人重修”。至今一百年整。住在临丰桥旁87岁的焦栋老人讲解:这座桥是通庄百姓捐钱建造,原来是个木桥。西溪泰山寺桥没有我们这个方。”所谓方,意指桥栏依桥势呈折拱状,非通圣桥护栏之圆润。“过去我徕这里属东台县八区,焦庄有‘三桥五庙七当户’之称,现在保留下来的,除了这座古桥还有村东的古庙,一会儿带你去看庙。”
“这桥前年才修过,桥身下压的是石板。”我走下桥边码头,河为蚌蜒河支流,由于时处夏末,水势上涨,石板完全浸在水中,潋滟荡漾,不见半星踪影。于是静心侧听阵阵涛浪扑岸,洗濯心尘。仰望古桥,百年光阴只为沧海一粟尔。
古庙在村东。因为没有住寺僧人,时近晌午,看门人早已回家。然而岁过朝枚的焦栋老人真的是热心,隔着庙东大河,悫直地把人喊了过来。
走进庙内,迎面扁额书写“永盛庵”三个金字,题款“建于明修于清,戊寅季春(1998),里人敬立。”庙分庙门、西方三圣殿和座北朝南的大雄宝殿,共9楹。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塑于龛中,结跏跌坐,双手叠置足上,面容慈祥。而院内设香塔鼎炉,四周黄墙黛瓦,禅房清幽,历四百余年,置身其中,佛性自然。
检索此庵出处,《康熙中十场志》《雍正泰州志》《嘉庆东台县志》,均无果,如同时堰镇静业古庵,方志者疏于寓目。
有关“永盛庵”,十场志记为兰田庵,东台场北关神庙后,顺治三年建。关神庙无记,“关圣庙”在察院东北,明天顺七年灶民梅贵募建等云云。卷一图经上画有关王庙,为察院东北。关神庙与关圣庙关王庙是为同处耶?县志云:永盛庵即兰田庵,在县治北顺治三年姜氏公建。另记明葛天民墓在县治北永盛庵前。此书寺观与图说皆未见关神庙等踪迹。但见此“永盛庵”非彼“永盛庵”。
“这大殿龙头,日本鬼子来后要推掉,人爬上去头昏,以为冲犯了神明,得以保全。”
也许是因为庵名相通缘故,冥冥中有了抗倭英雄葛天民的荫护吧。
特别感谢焦家庄焦栋老人。上图白衣老者。
文中图片均为2020.9.18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