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其作品是侦探小说成就的一个高峰,作品销量更是仅次于莎士比亚著作和圣经。《无人生还》自1939年出版后,受到热好,多次被改编成话剧和影视作品。这本书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可说是英美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品。
读书时期,在图书馆行行书架中,被《无人生还》这一书名吸引,想要一窥其中缘由。书本一翻开,就再也没舍得放下,欲罢不能。故事一层一层地解剖开来,拨开迷雾,终见真相。
小说中,十个人被一个叫欧文的人邀请到一座小岛上。这十个人里有法官、医生、家庭教师、管家、仆人、探险家、花花公子、清教徒、将军、警察,虽然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曾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他人死亡,但都游离于法律之外。故事一开始,晚餐进行中,事先录好的光盘宣告了每一个人的罪行,毫无疑问,他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辩护,认为这种控诉是“荒谬”的,宣称自己的无辜与身不由己。小说里每个人物的心理都以第一人称的自述告诉读者,让读者站在上帝的视角,360度无死角地观察每一个人。这也是读者能将自己带入小说之中,自己做出评判的重要因素所在。此书有意思之处还在于,每死一个人桌上摆好的十个雕塑小人就会消失一个,死法与房间悬挂的画中童谣相契合,这说不清的仪式感令人毛骨悚然。可谓虽未临其境,却深感其怖。女仆的死让大家意识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感觉到末日的利剑悬在了头顶,并且凶手就在剩下的活着的人中间。于是,活着的人在不断的互相猜忌中,急切地想揪出真凶,害怕下一个死的会是自己。逃不出去的岛、一望无际的大海、不断死去的人、猜不透的凶手……紧张、猜忌、畏惧,让活着的人倍加痛苦。
纵观整个故事,在这一场末日审判里,多样又复杂的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书中,没有谁是真正的正义者,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分界。在人物的内心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人格的差异,维拉坚韧又脆弱,布伦特清高又固执,沃格雷夫老谋深算又偏执,阿姆斯特朗摇摆不定又胆小慎微……在小说的细节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物的善恶没有清晰的界限。花花公子在是交通肇事者,也是充满活力的少年;罗杰斯夫妇可以为了钱财,坐视年老多病的女主人死去,也能在危险境遇下,尽责职守,当好管家的角色;布伦特冷酷地将女仆打上道德的污点,将其赶出家门,却也是对宗教充满虔诚信仰的教徒;维拉将雇主家的小孩引入大海溺亡只为挚爱之人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却也是一个为爱放弃自我义无反顾的情种……即使是我们最初认为最接近正义的沃格雷夫法官,最后也变成了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凶手。法官精心设一个这样的局,杀死他所选有罪之人,表面是如他以往工作一样——主持正义,实际上却是内心的暴力倾向与完美犯罪私心作祟。正是如此种种,人性的自然流露,让我们在看到一个接一个人死去时,很难激起同情心,也很难拍手称快,为匡扶正义鼓掌。在这样的人性流露之下,我们甚至找不到一把尺子,来画一条标准线,去量一量罪的深与浅。
其实,小说人物中同样的处境放在现在,我们依旧无法断定自己的选择与所作所为就会更加高尚。试问:在有机会拥有一笔巨额财富时,我们能不心动,不动贪财的小心思?在不是他死就是我亡的环境中,我们舍得放弃唯一的生存机会?在陷入无法自拔的爱慕之情中时,我们不会为爱迷失自己,只为心爱之人获得更好的条件?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之下,我们无法说自己会作何选择。因为以局中人的身份和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一个原则的出发点和切身感受是不一样的。再者,人性最经不起考量,尤其是在财富与情字面前,因财多与少、情深与厚做选择实在是一件太普遍的事情。与这两样掺杂在一起的人性,最是难解。
小说还有一个人性主题,与把自己置于上帝视角、擅自决定他人生死不无关系。决定他人死亡,在小说里这是很严重的犯罪,除真凶外,维拉最后死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事实上,我们每人都想当上帝,或者说都在无意中做上帝。在日常琐碎中,我们习惯去评判他人的言行,并做出相应的举动。法官也是这样一个人,他亲手设计一个局,将大家套进来,然后站在旁边看着那些他“钦定”的凶手做徒劳的挣扎。可以说,他享受着这种全局由我控制、生命任我拿捏的感觉,正如他以往站在审判席一样。当然,他也是全书里想得明白也做得明白的人。从他对自己职业的认可与热爱就足以看出。这不禁让人想起《沉默的羔羊》中的犯罪天才,那位医生博士。同法官一样,他也是永远气定神闲、镇定自若的姿态,对很多事情信手拈来、拿捏精准,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对于法官来说,死亡是是他救赎世界的方式,救赎是他作为上帝的一种使命。抛开正义来看,法官是无数人想达到而永远达不到的高度,因为大多数人想得明白而活不明白、做不明白。
猜忌在人心中肆虐,罪与恶在此拨开面纱,道德开始在阳光下奔跑,人性的流放地万物萧条,无人生还。游离在善与恶、罪与罚的边缘,进与退是一种选择,不论作何抉择都要付出代价。我们谁都不是上帝,不用期待成为上帝,自然也成不了上帝。当然,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尺子,量着此时与当下的路,而之所以千人千面、一择多选,则是因每人的尺子皆有长有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