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看到这么个话题,很是好奇,这算是继华为末位逐步淘汰35岁以后员工事件的另一重发酵。中国进入老龄化,日后大龄的求职者会越来越常见,更甭提35岁的青壮年了,那还是职场的中坚力量呢!
这个事儿初看起来是美好的,对于公司来说。
假象是,相对高水平的人都去了相对高知名度,强实力的公司,比如BAT。似乎留住高水平的人是可行的,那是不是开除看起来能力较低的人也是可行的呢?
咱来说道说道。
我是认同,人并无太大天赋差别的,即便后天受到的教育让人与人看起来有能力大小,价值高低,但假若每个人都能被挖掘出他的使命,将他放到最为合适的位置,必然会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价值。也就是说,公司中看起来的低能大多只是表面现象,是人不能尽其才造成的人浮于事和人才浪费。人才能够自觉的自我规划,毛遂自荐,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真是如此,还要HR干嘛?HR充当的角色就是伯乐,发掘某人身上的闪光点,人归其位。不过这仍旧是个伪命题,假若HR真是个人才,有很强的识人用人能力,HR中也不存在低能力者了。事实是自己或者用人的原因,在那个岗位上仍旧有一大批并不完全擅长者,也就是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伯乐,但这并不妨碍他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撰稿人。只是他自己和别人都没发现这一层天赋能力和使命。从这个描述看,其实人尽其才,各归其位这个事既是从业者自己的责任,也是用人主体的责任。当然用人主体绝对有权力一脚将自认价值较低的员工一脚踹出去,这被他认为是节省成本,提高产能的最好办法。但事实往往并不如愿。
头条的那个答案给出了警示。微软曾尝试过这么做。可以确定的是,微软中招聘进来的人天生能力就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越大的公司,越有能力,信息通达,资源丰富,更自信的设置障碍,阻低能力者,浑水摸鱼者于门外,因此留下来的通常都好于大多数的二类三类公司。知足吧,华为!!按理说你更应该把精力注意力放在如何激发人才存量,创造更大价值,而不是并无确实根据的看着外面的世界比自己好,这种心理很常见,孩子别人家的好,房子别人家的大,钱别人家的多,老公别人家的能力强。微软试过这样做,华为又以身试法,当然公司是你家的,你说了算。不过最终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本以为末尾淘汰掉平均值以下的员工,公司的产力会大幅度提升,初期的确有微幅上扬,后面接踵而来的糟糕事情让微软不得不叫停该政策。为什么呢?当公司将注意力放在评估员工价值的时侯,他们也必然转而关注这个,人与人之间开始无休止的比较,明争暗斗,人性的恶会被激发出来,动物性会被激发出来。你得相信任何时侯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为了一己私利,尤其是被视为重要甚至珍宝的东西,争起来必然毫不留情。此时精力被耗费到内斗上,久而久之,人心涣散,无心工作,军心动摇,哪还能有创造力?原本有能力的人也会被时事迫成庸才。
可以这么说,想出这一招的人,是把人当成了工业化机器,不好就淘汰,落后就回收,对人的智力和情感的预想过于简单了。华为的内部信能激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方面代表了职场中人的普遍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对这种机械化制度和其内部管理无能的嘲讽和抵制。是的,军人任正非可以将手下当做机器,若是压抑的情绪被激发到一定程度,搞不好就让那座参天大厦一朝倾覆!!
笔者供职于:www.007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