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完
晚上加半个白天就读完了
外国人写的情爱小说,当然不低俗
可是我一开始还以为有什么深刻意味呢,比如她设定的这个条件,崔斯坦和环境都是迪伦自己想的,文中又有暗示说迪伦对崔斯坦似曾相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作者最后结论是天意注定,我的天太浪漫主义了,假如说成那是迪伦内心对父亲的想象,对爱人的想象,或者因为两者都是她的幻想,最后由幻想化为现实的时候,是不是更有一些记忆方面的阻碍?
不然太魔幻了,结局太美好了太简单了,整部小说好像只为说明爱情是可以穿越生死的,尼玛呀,爱的也是不明就里,在一起得也不明就里,再说为什么描写他们的爱情那么浅尝辄止,真正的爱情,应该不只是因为经历过生死吧,假如这样写,就必须牵扯到主人公的经历也好性格也罢,总之要能说服人吧,何况是在那么两个人在不真实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感联系太单一,性格感觉不明朗,假如能交待的多一些,不是更好?
迪伦的前世交代的太少,可以在后文中穿插着加几章写回迪伦的前世,还有崔斯坦以前引渡的灵魂,不要以最什么什么来写,最好设有一个秘密,在后半部分产生爱情之后写,供以后反转用,这样就好了,或许可以不是让读者揣测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他们为何相爱(小说不是电影,电影画面在情绪在,小说交代的少感觉就少)或许还可以以人物的成长和大自然为主题。
还有人物就这个两个!!!多出来几个人物会死啊,后来被迪伦害死的另一个灵魂,为啥崔斯坦能爱迪伦不能爱着一个?我看着就这感觉。
假如他发现自己也爱着一个,这就有的聊了。
最后爱的浅的原因是,怎么没有性爱?就接个吻就完事啦,感觉设的条件也有待商榷,一束光引着一个灵魂?假如换成一个死去的灵魂最终化成摆渡人,或者迪伦内心的想象化成了他,才有的写,可能性很多却都没写。
还有或许还可以有一层,对于天堂的想象,对于荒原的描述,这都是关于生死的问题,对于信教的人的对死后的世界的想象。
作者想象出了摆渡人,荒原,天堂是所谓的家,为什么不在后半部,探讨那些是什么,然后来个剧情大反转,赋予摆渡人更多的文化内涵或人的内心内涵,这样一部作品有深度,不然感觉就如言情小说,不不,像一部小清新电影一样,总之,读的飞快。
想读英文原版,会不会文字很引人入胜,描写够地道,味道更浓。
你妈呀,以后选畅销书去亚马逊看评论啊,或者去什么豆瓣啊知乎啊刷刷评论。别信什么畅销书排行榜,假的!宣传的!世界真大,营销真心够厉害。。
经典作品才永不褪色,畅销书麻烦,好的被埋没,坏的去大行其道,那就先把经典的读完。
还有,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我说不出假话,无言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