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时候,就听ABC(American Born Chineses) 的老板讲Costco(中文好市多,以下都称Costco)是他的最爱。来加拿大生活5年,在Costco购物5年,我们家的会员卡也从Gold Star 升级到 Executive Card(类似从金卡升级到白金卡,会员费高了一倍)。
虽然会员费去年涨到了120刀(Executive card), 但因为家里添了人口,在Costco的购物金额持续上升。好在它家Executive Card有2%的返点,所以一年下来,只要你年消费超过6000(120/2%=6000),返点已经超过会员费。
下面就说说这家我每周必逛的店,我爱它什么,它为什么如此成功,以及它的中国战略。
1,我爱Costco的5个理由
1) 宽敞明亮,适合室内窘迫症人群。它家的店,本身也是仓库,天花板非常高,除了货架,中间没有什么立柱,虽然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但很舒服。
2) 品类精简,适合选择困难症人群。
品类的精简的意思不仅仅是品类少,而是品类少但覆盖面广。
想要挑挑不同牌子的保鲜袋?不好意思,它家只有1个牌子,大中小号三种产品。
它家的品类管理是一绝,同一功能的产品种类非常少,平均一家店只有3700个SKU(Stock Keeping Unit,最小存货单位,可以理解为商品的种类,包括颜色,款式等,不同的颜色也是不同的SKU),但你却几乎可以买到任何你需要的东西,从牛奶鸡蛋可乐,到药品眼镜尿不湿,甚至还有加油站和旅游服务。
我每周购物一次,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日常生活的需要。
3) 质优价美
它家的口号是:以最低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商品,这个口号并不新鲜,但它家是少数真正做到的商家之一。尤其是自有品牌Kirkland,基本上是优质低价的保证。它家出过太多的爆款产品,什么蓝莓干啊,三文鱼油啊等等,非常受到国内吃货的追捧。
看它家年报,可以看到平均毛利大概是11%,14%是条红线,超过14%要经过CEO审批。会员费基本上和利润相当,也就是说,商品的净利率基本是零,靠会员费赚钱。加上很棒的买手,你就理解了为什么人家能做到质优价美。
4) 各种试吃,适合讲究养生的伪吃货。
它家搞的天天跟过美食节一样,各种试吃,从面包蛋糕,到奶酪火腿,各种产品,而且大份。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甜甜圈(Donut),戴着厨师白帽的老奶奶站在操作台前,把一个甜甜圈切成大概6小份,在微波炉里加热到刚刚好,外酥里嫩,糯软香甜。虽然是糖和卡路里都极高的食品,平时吃会有强烈罪恶感,但每次到Costco我都忍不住去排很久的试吃队伍…因为真的很好吃。
另外还有据说30年价格不变的纯牛肉热狗肠,1.5加币一只,带无限续杯可乐。还有据说20年价格不变的烤鸡,现在还是7.99加币一大只...你吃过了就知道有多好,反正我全家都喜欢,比国内的老字号烧鸡好吃..好吧我不馋你了。
5)特别省心的退货机制。
这个放在最后,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点。无理由退换货,是几乎北美所有商家的标配,但Costco的退货体验更进一步。
原则上,你可以无限期退换除电子产品以外的任何商品。并且因为是会员制,所有消费在会员卡上都有记录,所以退换货不用拿发票。我还听说有人拿着半盒吃剩的草莓去退货的,电子产品也支持90天退换货(比如苹果的产品,在它官方的店的也只是14天)。
说了这么多好的地方,其实这家店也鬼的很。和一般的超市不同,它家所有的通道都没有货物品类的标牌,到一家新店还得挨个找...不过这是故意为之的设计,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多逛逛。
卖的东西太大包,也有吃不了坏掉的情况。我老公一冲动买回的一大包健怡可乐(Diet Coke),喝了几瓶,剩下的就全都过期了...这样算起来,可能也没便宜太多。
就算这样,我们家还是是Costco的死忠粉,我老公更是彻底被Costco洗脑了,他是连衣服鞋子也都在那里搞定,虽然其实容易撞衫啊。
根据以上几点,你可以想象一下在Costco的购物体验。更重要的是,不光购物体验,它家的赚钱能力也非常赞。
2016年的年报显示,Costco2016财年净销售额达到1160亿美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2%(同店销售额的增长 same store sales,在排除油价影响之后,增幅为4%),会员数增加7%, 北美地区的会员续费率达到90%。
在2017年,它还打算继续扩张,在全球新开31家店,其中一家店在台湾。
光看数字,你可能没概念,阿里巴巴的2016年销售额是157亿美元,Costco是他的7倍还多。
2%的销售额增长比例,似乎不大,但这个体量的店,北美的市场又接近饱和,一点点的增长都非常不容易。
而同时期的,他的竞争对手沃尔玛,2016年关了近300家店,销售额下降了0.7%。
2,Costco为什么这么成功?
有关Costco的成功秘诀,我也总结了5点。
1)相当高的客户忠诚度。
从以上的我爱Costco的5个原因,你不难理解它家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忠诚度。他们北美地区的会员续费率达到90%,世界其他地区也达到了85%。这省了多少吸纳新客户的成本啊,实在甩出国内靠买流量买来一大堆垃圾客户的商家几条街。
2)对于供应商的强大议价能力。总出货量那么大,品类又那么少,这就带来了惊人的议价能力。这种大金主,绝大多数供应商都不敢得罪,价格最优不说,付款帐期也都很长。
3)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个不多解释。
4) 相对低的人力成本。
说人力成本低,是相对的。因为他们家的人工,看单位时间其实很贵。前台的收银员在加拿大有18刀每小时,这个收入已经可以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相比之下,其他超市的收银基本上只有最低工资11刀。
知道了这个以后,我就理解了为什么Costco的收银台总是一片欢声笑语,而有些华人超市的收银员总是一副你欠了他钱一样的高深莫测的表情。高工资带来了比同行业低的员工流失率,这也省了不少培训成本。
但看人力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其实并不大。他们家都是大包装,这也是故意为之的设计。品类简单,大包装,都会降低货品摆放的人工成本。同时消费者购物频率也会低(这跟大多数商家想要的提高购买频率,背道而驰),而这也会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5) 快速的存货周转率。这一点还是说人家的爆款产品多,卖的快。每次进货,很快卖光,现金马上进来,但对供应商付款帐期估计能达到90天。
3,成功在中国是否可以复制?
Costco已经于2014年在天猫开店,去年在武汉又有了一个经销商佳士得(Just Store)。
这些店都还是属于外贸的性质,据说从台湾或是美国总部发货,商品种类很有限,价格也比北美高不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ostco。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还没有它家的实体店,根据2016年的财报,2017年也没有在大陆建店的打算。
有人说因为它因为政治不正确,无法在大陆开店,我觉得是想多了。对于商家来说,赚钱最重要,怎么可能放弃中国大陆这么大的市场?
有人说中国人口密度大,普遍没有车子大房子大冰箱,购物也更频繁,所以这种仓库式的购物超市没市场。但看看日本,韩国,台湾的店都红红火火,这些地方的大都市,人口密度也不小。
对照上面一节讲的Costco成功的5大秘诀,在中国大陆困难最大的,是控制供应链,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信任机制还有待完善。
不过,不管是天猫京东,还是佳市得,这种授权经销商的模式,不用建店,不用管物流仓储,就是卖货,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倒也省心。虽然价格稍高,但看起来销量也不错。佳市得据说又计划建立1000家店,卖Costco产品。
中国,印度这样人口大国,有着庞大的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日用品消费的潜力巨大。海外市场一旦全面打开,潜力巨大。我非常看好Costco这种经营模式,不认为车子房子冰箱在中国是什么障碍,也希望国内的消费者能早日尝到好吃不贵的热狗肠和烤鸡:)
我是Echo,生活在北美5年。我正在计划写一些北美生活见闻。如果你想听,请告诉我。点赞,关注,赞赏随意:)
本文是第2篇,第1篇请见:被骗和成为骗子就在一线之间|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