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欣赏《沂蒙情》,感叹的是民族舞和芭蕾舞的完美结合,这种中西结合的文化产物,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是一个高层次的创新,在舞剧中是那么自然、舒畅。
沂蒙,即山东沂蒙地区。舞剧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沂蒙地区,人民处在战争年代,上山采野果的英嫂发现了受重伤昏迷不醒的战士,生命垂危,急需喝水,英嫂急中生智用自己的乳汁给战士喝,这才保住性命的故事,表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高尚情操。后来,编创了芭蕾舞剧《沂蒙情》,之后又拍摄成电影,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一部芭蕾舞剧。其中的主题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也随着舞剧和电影的上演,不胫而走,传诵至今。
这部舞剧分三幕。第一幕:顽强作战,英勇负伤。可以把这一幕看作是舞剧的引子,通过一系列男子群舞挥舞国旗,匍匐前进与敌人顽强抗衡来展开故事情节。其中运用了许多高难度技巧:小翻、旋子、绞腿飞脚,盖腿飞脚、蛮子、云门大卷、后空翻等等,通过这些男子技巧,突出战士们猛锐刚劲,奋勇抗战,不畏牺牲的男子气概。在抗战中,因敌军奸诈狡猾,战士们死伤无数,倒在血泊之中。
第二幕: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可以看作剧情的发展,身负重伤的战士强忍疼痛,终因缺水昏倒在地,被来挖野菜的英嫂发现,英嫂看到战士们死的死伤的伤,悲痛欲绝,扔下篮筐,去寻找是否还有一线生机。终于英嫂找到一名幸存者,伤员需要紧急抢救,必须马上用水,但是周围环境艰苦,回家的路程又太远,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英嫂果断用自己的乳汁保住了伤员的性命,并接回家中悉心照料。其中,大部分舞蹈动作都是用来叙述故事情节,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观众诉说着故事的发展。第二幕中还有较多的双人舞表演,英嫂与战士的双人舞片段,二者配合默契加上托举动作,更加显示出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景象,见证了舞蹈演员高超的舞蹈技术。
第三目中,以女子群舞更令人印象深刻,演员们立脚尖舞蹈,其中运用了山东的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通过胶州秧歌的“抻、韧、捻、拧”这种力的延伸感,脚拧,扭腰,小臂绕八字,手推,翻腕的有机结合。海洋秧歌的“拦、探、拧、波浪”浑身活泛的表露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灵活自如的表演形式。还有男子群舞中,鼓子秧歌的元素,其形式完整,组织严密,技术性强。山东人的强壮体魄,刚毅性格,形成英武矫健的形象和特有的风格韵律,充分显示出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山东人民敢于造反、敢于革命的精神。舞剧中,战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他想要去亲自感谢英嫂,感谢她的救命之恩。分为男女两组群舞,终于战士终于找到正在做针线活的英嫂,他们激动万分,相见的喜悦溢于言表,再次运用双人舞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战士对于英嫂的感激之情。最后,英嫂送战士回归战争前线,为报效祖国继续努力奋勇抗敌。
在齐鲁大地上,多少革命烈士前赴后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体现了这种勇于革命的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