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常被老公家暴的女人,往往离婚之后,也逃不出继续被伤害的泥潭;明明想找一个好男人,可十有八九都会遇到一个渣男;想认真找个妹子结婚,却烂桃花不断,让自己焦头烂额...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明明想谈个恋爱,结果却只是约了场炮”...话粗理不糙。
为什么我们会掉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脱身,一次又一次地被伤害,无处躲藏?
是因为对方太会伪装,还是我们眼太瞎?
其实这一切都有律可循,打破魔咒,从即刻开始!
1、先搞明白对方为什么会吸引到你?
首先要明确一个论点:在多个目标与你距离相近的情况下,吸引力法则会优先吸引与你形成互补(你自认为)的那个目标优先靠近你。
所以当同时有多个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较大概率选择那个“拥有你向往却缺失的特质”的那个人,和你于友达之上更近一步,步入亲密关系。
比如你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你会对花钱节制,对人生有规划、有目标追求的人更容易产生好感;如果你性子较软,你会对性格自主、凡事特别有主见的人产生依赖;若你性格拖拖拉拉、做什么事情老是习惯半途而废,那么一个自律、严格的人,会大概率成为俘获你的冤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暂时得出一个比较片面的结论:就如同亚当寻找夏娃一样,人其实是在寻求自我圆满,这辈子都在寻找自己丢失的那根肋骨。
2、再看看相处之后会发生什么转变?
热恋是恋爱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并非爱的全部。
热恋中的男女就如同舞台剧里互相配合的演员,相互配合、自动掩护,自动忽略对方对方的小瑕疵,并在脑海里自动美化——共同为呈现出一幕完美的剧情而共同努力。
当我们真正开始从舞台走近生活,逐步地了解真实的对方之后,就意味着热恋期在慢慢结束,我们将步入另一个阶段。
问题通常就爆发在这里:由于彼此并不能确定“现在就让对方了解真实的自己”这个行为,够不够安全,会不会太过草率,而导致吓跑对方,或者对自己造成伤害,便会借助各种小冲突、小问题的抛出对对方的接受度进行测试——如果通过测试,则关系正式进入到下一阶段,若没有,则关系破裂。
这便是为何,热恋期过后,会有大量的争吵——因为吵架,其实是亲密关系进一步的前奏。
这时我们才会发现:
当节制而又喜欢规划的另一半,真正开始侵入你的生活,慢慢影响和改变你的时候,你难受了;当性格自主、凡事特别有主见的人开始真的控制你的时候,你想要逃离...
你开始觉察自己所欣赏和喜欢的另一半,其实性格里天生就含着自己所厌恶的部分:
节制的人往往缺乏情调,于是你几乎和浪漫绝缘;规划型的性格往往喜欢控制,而你花钱大手大脚,天生就是向往自由,习惯无拘无束的主;而自我意识强、做事充满主见的人,往往容不得你说三道四,甚至在和你互补之后,还会有暴力倾向...
这是觉察改变的第一大症状:开始厌恶对方另一面的存在。
你觉得爱是下班后有一个人,在路口等着你,如果他一直等着,说明他爱你,如果哪天他没等了,就说明爱已过期;你觉得爱是回家后总能看到一盏灯,你期待有人等着你的感觉,如果哪天灯灭了,说明爱淡了...对方不爱你了。
这是觉察转变的第二大症状:对方想要挣脱自己的剧本,不再用我要的方式爱我。
3、厘清对错,看清彼此
扪心自问,对方错了吗?不,只是我们期望太高,并过度美化和抬高了对方应处的位置。
其实只要一个人能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并保证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他的社会性就不存在本质性的错误,只是对方可能不适合你。
所以发展到最后,只存在三个结局:要么双方妥协,在保证彼此立场,并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找到两个人都舒服的相处模式,继续过日子;要么就好聚好散,继续寻找自己想要的爱情...
最惨的是第三种:默默忍受这段感情带来的痛苦,不忍心也没有勇气去改变对方或改变自己,于是一直忍到自己伤痕历历,黯然离开——然后在亲朋好友的安慰下,开启下一段不知苦乐的恋情...
悲惨往往并非终点,而是起点,我们一天觉察不到究竟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就一天摆脱不了继续陷入悲惨循环的命运。
4、找出灾难的源头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痛苦?让我们总会吸引到“伤害”自己的人?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心理学名词“投射性认同”来对我们的行为模式进行剖析(感兴趣的宝贝可以自行查询)。
我们可以先将其片面地理解为:“人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缺失或潜意识内被隐藏的另一部分自我,投射到我们希望投射的对象身上,并将对方作为自己补全的另一部分——予以控制,给予厚望,希望对方在接收到自己发出的信号后,能给出自己想要的回馈。”
“投射性认同”的产生对人意义重大,在好的关系里,它能帮助我们体验新的感受,并修正过往坏的经验,疗愈我们;在坏的关系里,它却会让我们反复验证过往的坏经验,逼迫我们不断地去回放过往的痛苦,再次感受...当这份痛苦太过于强烈,我们不愿意体验时,潜意识就会把它投射出去,让它发生在别人身上,从而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
——但只要我们自己一天不能寻求到自我的圆满,就会投射一天,并和这个被投射的人产生负面交集多一天...
比如小时候你曾经目睹过父母吵架打架,这在你心中造成了恐惧,你会下意识地将这种粗暴的做法认定为“不好、不可以做”的事情,于写进潜意识,将自己暴虐的部分进行压抑、屏蔽;又比如你小时候因为一时胆大,结果差点溺水身亡,你便会对胆子大这种行为贴上“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标签,于是性格变得懦弱起来。
问题的产生源自被隐藏起来的自我,并不会真的消失,但我们又不允许它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于是我们只能想办法让它换一种方式进行陪伴:将其投射到他人的身上。
引用简书作者“十九姨/素悦vip”的文章《解密遇人不淑的魔咒是如何形成的》里的说法:
“在投射性认同中,我们会把不允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特质(或是体验感受),投射在另一个人身上。比如,懒惰、自私、脾气暴躁、乱花钱,等等。”
5、毒药和蜜糖,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自我
既然靠近会造成伤害,那为何我们无法远远躲开?
因为被我们拒绝的这部分特质(或者是体验感受)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存在,它的正面的显现形式,才是我们缺失,并对我们造成吸引的真正缘由:
“懒惰”所对应的正面显现:懂得放松自己,会过日子;
“自私”所对应的正面显现: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会做圣母;
“脾气暴躁”所对应的正面表现:敢于表达自我,不会做大人眼里的乖宝宝;
“乱花钱”所对应的正面表现:懂得享受生活,有品位。
换句话说,当你拒绝懒惰的同时,其实也拒绝了劳逸结合;当你接受了劳逸结合的同时,也就迎来了懒惰——一体两面,懂得均衡的人才能得自在。
潜意识中的思维机制:
(1)我不允许我自己拥有这些不好的,但我允许你有。
(2)所以靠近你的同时,就意味着我允许这些特质来伤害我。
(3)成为你的受害者,是被我允许的行为——尽管我不会承认。
6、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和自己作战——通过自我,来协调本我和超我。
想要获得完美的人生,就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将被投射到它人身上的那一部分收回,允许自己做一个截然相反的人,也接受他人与我们的不同!
温馨提示:
1、本文灵感来思路来源于一次和简书作者:“十九姨”的一次探讨,感谢十九姨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指正和指导!本文因个人知识涵盖面及篇幅原因,难免有很多瑕疵,欢迎大家补充说明!
2、有兴趣的可以点击原文《解密遇人不淑的魔咒是如何形成的》查看更加专业的解释
3、更多好文请点击秋月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