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动笔写一篇文章这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奈何于我脑中想的花里胡哨,但一提笔总是被各种事所打断。今日,我狠了狠心,抱着写不完不下班的想法,终于开始用笔理会起了思绪。
本次所述的放手,不是指使用学历案对学生课堂的放手,而是指对于自读课的放手。而这放手也不是指忽略自读课,而是重点记录我们组老师对于自读课的一点“放手”思考。
自读课怎么上?说起来这绝对是我这种刚参加教学一两年的新人会提出的问题,恰逢赶上教研员房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们组陷入了沉思,也让我偷偷拿出小本本,好做做记录,长长见识。以下就是我们组老师的一些讨论,如有不当之处,还请不吝提出。
1、自读课与教读课的不同。
这次讨论的开端,源于我们组试讲老师自备的展示课,这节课正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于这节课,组内老师认为:课型不对,这还是一节教读课。那么问题随之而来,究竟什么是自读课呢?
自读自读,顾名思义,自读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篇课文,老师只是起到适时点拨的作用。而自读课也与教读课有着较大的不同,它没有课前预习,没有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随之而来的是课文中的批注和和课后的阅读提示。如此显而易见的变化,我们能注意到,学生也能注意到。在后续试讲的过程中,果不其然的学生们都第一时间发现两者的不同。
2、教读课是理论,自读课是实践。
从第三单元开始学习的默读,在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中就可以实践。同样的,从第四单元中的两篇教读课《纪念白求恩》和《植树的牧羊人》中学习到的知识,就是学生学习到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一篇课文来检测他们有没有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每单元的自读课就应该有这个作用。这么看来,自读课不光要上,还得上的更有方法策略。
3、学生设立自学目标。
以往的教读课,都是老师站在学生的基础上,想要让学生从本课中学会什么。那么自读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还应该由教师来设定呢?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是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目标的设定当然得由他们自己来“量身定制”。
那么问题又来了,学习目标如果放手,学生们天马行空的一顿胡诌可还行?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我们的课本给出了解决策略,那就是每课课后的阅读提示。以下是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提示。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限于篇幅,课文选入的时候做了删节。不妨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
从中学生能很轻易的寻找到三个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只需稍加修改,本课的学习目标就能成型。
放手的尝试将是我们组老师的一次探索和改变,也对入职不久的我是一次提高,能在这样的组里,我只能是万分荣幸,整理老师们的相关讨论也是对我的一次提高和进步,希望我能在教学的路上越走越稳,再次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思想的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