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上的视频答疑,一边聆听的同时,一边反观自己身上的点,听下来,收获还是挺多的。
1.我问老师,6号对于老师(权威)的心态是矛盾的,既想信赖又有怀疑,但是如果无法做到交托,老师(明师)的力量又进不去,那么对于底层不信任的6号来说,如何做到真正意义的交托,或者在这个方面的成长会有个怎样的过程?
老师回答,因为6号对权威有这种矛盾的心态(既想靠又有不信任)所以努力说服自己要去信任交托是没用的,只有坦诚自己内在的不信任,才能让自己更接近交托。这一点对我来说还是有启发的,就像老师一直在说的真实,只有坦诚自己的不真实,才能让自己更接近真实。联想到了物理学,动力和阻力,生命的成长便存在这两种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单方面的增加动力(说服强迫自己要真实,信任),而是要减少阻力(坦诚自己的不真实,不信任),那么生命自然能够前行。生命本身具备向上的动力,是我们的伤痛(阻力)在阻碍着我们,让我们的成长走得艰难费力。所以从生活中,从每一份情绪感受中,去觉察自己的每个限制性信念,疗愈信念背后的伤痛,生命自然能够走得越来越轻盈,越来越清醒。这里又回归到老师课堂上讲的“临在——觉察——疗愈”这个三角形,所做的无非就是这件事。放下包袱,才能轻松上阵。
2.探究愧疚的背后。洁清姐问到的问题,关于拒绝了别人以后内心存在愧疚,原来背后隐藏着好人形象这个人设。反观自己,确实也存在这种现象,面对别人的请求或者期待不能很好的拒绝,拒绝了内心还会过意不去,这里面除了拯救者模式想要通过解决问题/迎合期待来彰显自己的强大,喂养头脑外,还有一个部分,就是好人形象(社会信条,别人有困难我要去帮助,而且还得能够帮上忙,不然就不是好人)无法面对好人形象的坍塌,所以这种愧疚心理让自己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填补内心的空洞。这一点总算是稍微清晰一些了,不然总是被愧疚感绑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不到的,也坦诚,并接纳自己的现状,我的能力就是这样,无需为了维护自己的好人形象,而背负不必要的担子。
3.振宇的问题对我也有启发,想找对象,为什么迟迟不行动呢?老师问,你的意愿度是多少,百分之百吗?如果是百分之百,那你全力以赴了吗?找对象如此,生命成长亦如此。这一问对我也是叩问,如果我总是被伤痛阻滞了前行的脚步,总是有各种担忧和害怕,那还谈什么突破了?!全力以赴。我想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一次次答疑,一点点清晰,长长路,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