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向大家表示歉意,因为这几天的个人情况,没能持续更新。
上一期《那些年的“沈佳宜们”》经过一位前辈的转发,浏览量竟然逼近200 。终于体会到数据产生的刺激了。
上个周四,去欣和食品总部一对一面试。前半部分关于简历的聊完后,HR和我谈的后半部分关于我自己。结束后,我特别感谢他能和我聊那些,至少是因为他本没有必要和我聊这么多。
HR给我的一个评价就是:想太多。
(不知道是不是压力面试的一部分)
那今天就讨论这个话题:想太多,对我们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maybe我能成功为自己狡辩一番。
用我自己的例子。曾计划在圣诞平安夜期间卖平安果,做了整个活动的策划,想出了几个营销活动。调查问卷、广告海报都按照统一的定位思路设计ok。但就是没有一个成交量。又因为临近考试,只能放弃。后来回想整个过程,可以用来操作的时间本就不多,而我还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想法”上。和很多人一样,尝试努力了第一步后,就期待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但是,也有正向例子。比如,在大学之前,我就考虑好将来的职业方向。所以,从专业,学校,学习课程,实习规划都是按照我所计划的一步一步完成。成果慢慢显露,也符合我的期待。能说这些多想的内容是错误的吗?如果自己创造的世界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不要圣母般拯救我,我宁愿继续错下去!
因为我想的太多,我明晰自己的喜好,对即将发生的转变都有所准备。同时,我也让人感受到我心浮气躁,做得太少。
但假设我没有想太多的话.......
不知不觉过了大学三年,大四了,LZ是该考研、考公、还是就业?得先花点时间思索、求教、分辨我该走那条路,适合走那条路。恩~考研、考公的话,时间不多了,只能埋头学习,之前的晚睡晚起的尿性得齐根儿断,不知道还能不能重新适应“高三党”的生活。就业的话,简历有料可写还不算尴尬,可要是成绩差,没经历,兴趣发展不健全就坏事了。就算简历丰富,可茫茫就业浪潮,哪个领域,哪个行业,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些问题LZ怎么办?
这只是假设在没多想的情况下,单单毕业何去何从这一个问题所带来的困扰。联想到在社交、学习、兴趣等方面,可能真的成为一只没有鸟的小脚了。
前辈告诉我,just do it。老师教给我,要有战略思维。
又怎么区分什么是想太多?
我的结论是,“想法”从来不该单独存在。和“作为”结合在一起才是整体。因为我们把想法当成一个整体看待,用整体的标准衡量,才会出现“想太多”。导致整体空洞无力。所以“想太多”就一脸懵逼了。
问题到这,不应该是“想太多,对我们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了,而是“想太多,做多少才好”。
那些被人说浮躁的同学们,上面有你解决问题的参考答案。重要的不是你又听了一遍鸡汤说:要做行动的巨人。而是知道,“想太多”是无辜的。它被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