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张宏杰老师微信群分享~
曾国藩是一个天资不高、崇尚“以拙胜巧、以诚应伪”的人。张宏杰老师认为他创建湘军的整个历程就等同创立一个企业,其创新、其远见,值得借鉴!
其一:制度、组织的创新
曾国藩作为文人开始创建军队、带兵打仗,没有从湘军如何打胜思考问题、而是从绿营兵为何失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和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相同)。如何避免,主要在两方面做了创新:1. 激励制度;2. 组织机构。
绿营兵每月2两银子,折合人民币400-500元,无法维持家庭开支,所以绿营兵几乎人人都有第二职业、无心操练。而湘军一开始就是高薪制度,军饷是绿营兵的三倍。曾国藩是一位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他知道没有物质条件支撑不能稳定人心。
从组织机构去看,清代帝王爱用权术,打仗常从各地抽调若干人,再由临时统帅带队,所以绿营兵胜了要抢功、败了不相救。张宏杰老师的比喻很生动:绿营的组织好比本来要种一棵大树、却从山里找了很多树枝插在一起,不是一个有机体。绿营兵缺乏凝聚力。反观湘军,有两个独特的规定:1. 层层招募,曾国藩选熟悉靠谱的人为将官、将官再找自己熟悉的人为营官、营官再回乡找老乡为兵士。这就好比大树种下树干、再生树枝、再生绿叶,是有凝聚力的有机体;2. 打仗中将官若战死,则全营全部就地遣散,永不被湘军续用。所以全营上下必定要保全自己长官的安危。
曾国藩,用制度和规则实现道德,而不是以道德约束人心。
其二: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
曾国藩是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在湘军体系内推出“训”与“练”:训就是训话,练才是练兵。其中训话开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河。
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文化没有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两个大弊病:一个弊病是企业文化内容空洞、例行公事、官样文章,曾国藩真诚的尊崇理学与孔孟之道,也将发自内心的东西形成简单有效的落地文化、不照抄;另一个弊病是太复杂、高远不落地,曾国藩常写出一些朗朗上口、容易理解的歌谣来传递湘军文化,比如《爱民歌》。
其三:曾国藩的选人用人
与常人不同,曾国藩选人多选择“质朴、笨拙、无经验”的人,要“没官气、有条理、心眼少”,他相信这样整个湘军的风气才易于纯正。有句口诀是“选士人,领山农”。
选士人,就是选读书人为将官、营官。为什么呢?读书人信孔孟、有精神力量,一流的团队一定要有精神力量为支撑。张宏杰老师认为,士人是理学信徒,他们一是领悟人生意义方面超过常人、能置生死于度外;二是条理分析的能力超过常人。比如湘军的两个著名将领罗泽南,加入湘军40岁,之前一直在乡下教书,可在湘军四年大小200场战斗几无败绩。他白天出兵、傍晚为官兵讲道。
领山农,就是找山里面的人来做士兵。曾国藩不招曾经为绿营兵的、不招住在水边的(智者乐水,水边居住的人常有小聪明、心眼多)、不招住在城市里的。曾国藩一生以拙诚为本,不绕圈子、不走捷径。整个湘军也以诚字为本。
结语
1. 从组织制度上发力,用制度和规则激发道德、激励员工;
2. 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要简单、要有效、要能表达内心的呼唤;
3. 选人用人,以拙胜巧、以诚应伪。
最后有人问,曾国藩在当代还能成功吗?张宏杰老师说很难,因为当代中国缺少士人基础。而我不由得想到了和君商学院、芬芳自处、气质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