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毕飞宇的《小说课》这本书之时,是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的小说写作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指导。书到翻开之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是类似于书序一样的文章。作者并不出名,看文风像是两位编辑又或者是书评家。不过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它改观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文章中说,他们出这一套“大家“”读“大家”的系列丛书的本意就是找一些文学素养极高的“大家”,将一些枯燥难懂的书籍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写出来,让“大家”容易理解,更轻松地弄懂自己感兴趣却看不太懂的知识从而保持求知欲和阅读兴趣——譬如他们找了周国平来谈谈对某些哲学书籍的理解。又譬如请毕飞宇讲述小说阅读的方法。
回到正题,作者的第一篇文章叫做《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大师不愧是大师,文章的题目都特别考究,如果没有研读过一些小说写作技巧书籍的读者可能只会觉得这题目意境很高,但是我却明白这是功力——毕飞宇老师仅用了十个字,就能在读者的脑海中展开了一副生动的画面。
从技术手段上讲,这句话是用了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制造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普通的作者都会这种技术手段,茅盾文学奖的获奖者可没这么简单,绝的就是波涛汹涌这句成语的使用。粗看来仿佛像个病句,波涛汹涌明明是看见得,常作用于形容。可是品砸一下,这个词语就不简单。盲人也看不见,但他站在涨潮的钱塘江前听水击堤坝的声音也能明白到波涛汹涌的含义。这句话配上延绵的苍山,一副从上帝视角观看到的山脉中澎湃的激流的画面,就油然而生了。真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