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瓣书单上随意挑的一本,久闻村上春树的大名,他的作品一直没有拜读。读开头的时候,作者文艺忧伤的笔调触动了我,不是那种拽文的文艺,村上春树的忧伤就像初秋清晨笼罩在村庄上空的淡雾。迷迷茫茫,看到一点儿,伸手去抓,又抓了个空。
但读到后面怎么愈来愈像朋友口中的“小黄文”了,作为一个正经的读者,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作者以唯美忧伤的笔调若无其事地描写不正经的事。
但在一个停电的上午,我无事可做,终究还是读完了。与很多年前读《东霓》、《西决》一样,我很不能理解作品中的女人——阿绿,初美,直子,甚至其他与渡边有过关系的女人,如何活得这样纠结矛盾。
就像作者在后序中所说:这是一部比较私人的作品,有人可能会喜欢,有人可能不喜欢。
而我就是不喜欢的那类人。我不喜欢阴气沉沉的人,或者说心绪太过平稳缓慢的人。
有人说作品就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男男女女便是这样,你不得不承认。好,既然我都知道了,那我何必看书找不痛快,很多人看书更想的都是从书中汲取美好的东西不是吗?正因为现实太露骨了,所以才想逃避,甚至说反抗。
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什么不活得乐观点?多笑多嗨,大声说话,豪放吃酒。
生活已经如此无趣了,为什么还躲在自己的龟壳中?不如去冒险去爬山,意外结识几个朋友。做自己想做而从未感敢做的事。
下面是一些读书笔记:
1.她所要的并不是我的肩膀,而是某个人的。
她所要的也不是我的体温,而是某个人的。
我觉得有些愧疚,为什么自己要是自己。
初读时,摘抄了很多,重看一遍笔记,又觉得很多都很空泛,大段大段的只渲染了一种淡而模糊的忧伤。
很喜欢这几句,可能这里的“我”更像韩剧里令人心疼的男二号。
2.我总觉得不论是我,或是直子,都应该在十八、十九之间来来去去才对。十八,接着十九,接着十八这样我才能接受。
到了二十岁,感觉年龄就像被人从背后推上去一样,甚至会刻意忘记自己已经二十几。我再也不能骄傲地说今年我十二了,马上就十三了,终于快长大了,终于要能挣钱孝顺姥姥姥爷了。打个俗气的比方,二十岁以前,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激情昂扬地跑到重点,二十岁以后就是从终点往回走,不停回想年轻时有过的激情与喜悦。
事实上,长大的弊端太多。写小说会丧失灵气,嗓音会变,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清甜好听,最主要的是隔几天不贴面膜皮肤就会很差。
我希望永远十八,尽管在我十八的时候,日子一样平凡无奇,只是晚上做的梦更有趣些。
3.想要什么就去争取,不想要什么就不争取。就这样生存下去,到不行的地步再想过。同情自己是卑劣的人做的事。
其实还蛮喜欢渡边的,虽然他有点薄情。
同情自己是卑劣的人做的事,花了好多年才弄明白这个道理。在你同情自己的时候,比你更优秀的人,正在马不停蹄地努力。只不过你自己蒙了眼睛,看不到罢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