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leo的正能量。第一次发觉男生想要成长的,那种基于内在自我推动的理由,而且可以触动到我原本的那种观念,不只是男生,每个人都应该经历这个过程。
是糖糖糖糖?几个字?反正挺怂,看了半天差点怂的点不下去哈哈哈。好久以前有个女孩子也称呼“陆之昂”糖糖,两个人聊得一匹,当时买了笔记本,先气了几天,气不过把密码改成了拼音,mmp......好啦,我就记住那个女孩子了。
那巩固一下刺激的英文单词——incentive,1.在(in)中心(cen)踢舞(tive)是激励,刺激;2.在阴森的环境踢舞,刺激。
认真写点东西:前天为了方便下载了简书App,其实日常有空都是敲笔记本,下载好之后一时想不到用处就闲置了。被关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当初关注了简书的几个博主,比如“絮絮叨叨的赵潜光”——初衷是准备写薛教授的《经济学讲义》的笔记作为参考,我找到的第一篇就是他发在简书上的文章,互相类比印证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敲笔记本就必须点进主页查看最新文章,后来自己慢慢写、每天复盘也找到了一点感觉基本没去找文字参考了(一方面是作者的文章各种类别都存在,比较散乱,如果要精确查找耗费精力;另一方面如果思考题认为有难度需要参考一下他人见解的话直接百度方便的多)
刚刚打开看了一下功能,居然有意外惊喜:App的页面下方有几个板块分区,点击“关注”可以看到最近关注人的文字推送,个人觉得很方便。
随意看了几篇最近推送,刚好有关于如何读书的分享,花了几分钟阅读,感觉受益匪浅。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在写读书笔记没有接受什么读书方法的思维训练,比较草莽哈哈。QQ倒是看到过学弟发思维导图构建框架,但是感觉这种方式不太适合我,以后尝试一下?
未完待续。
8月1日,Hellow August!
书籍名称是《秋叶:如何高效地读懂一本书》,由于篇幅众多,所以只挑选特别触动我的部分展开,书分为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和潮流书,每一类的书籍都应该看,用不同的方法看,在不同的阶段有侧重点的看。
什么都懂一点,真不如看懂一门比较好。
如何形成一套分析问题的框架:
1.通读领域类所有书籍、论文,并写一系列文章。
2.学会从概念出发,理解现象,把基础读透。
3.读了二三本经典管理的书,结合实践、反思和思考。
4.系统学习如何阅读和思考,尝试读书笔记、做读书PPT、和朋友交流、在微博上尝试用批判性思维写微博。
5.反复读几本结构化、体系化的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书。
如何做主题阅读:
1.先写一个大纲,就像写书一样,然后大量买入图书。
2.先看一本经典的,对照大纲,梳理完成后,开始读其他的书。(和目前的状态非常相似,已经开始这一阶段的学习,以经典的经济学讲义为基础,思考其他经济学入门书籍的异同、观点差异)
3.跳过大部分内容相同的,看到不同想法,自己思考一下(在41讲中已主动训练,接下来要求更多)
4.认同的、可以整合的,就列入大纲。
读书的步骤:
1.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
2.快速通读一遍,速读(最开始看经济学的时候是直接速读的,一天可以看数个章节,在陌生的领域虽然读书速度可观,但实际效率远不如精读、细读的方法。后来摒弃了。)
3.看到任何有启发性或者精彩的语言,马上停下来做笔记。(这个挺重要的,灵感往往是一瞬间的,让它溜走的话你很难再精确地回到那个思维节点上。)
4.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才会考虑做笔记。(学习中......)
拆书的知识框架——知识介绍+拓展思考+互动练习
知识介绍主要是概括书中的概念、观点和逻辑架构,输出自己的理解、启发。
拓展思考,是结合自身的情况,列举一些案例。(这个只能说尽力去做,我想为什么有些书单很棒但是读下来却没有别人受益良多呢?每个人的阅历、经历和体会不一样,相对来说,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阅历,很难内化书中的内容。)
互动应用,就是线上、线下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