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做安卓开发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听过组件化,插件化,热修复等一系列的热门技术,他们是什么呢,今天咱们来聊聊组件化开发以及怎么实现组件化开发
什么是组件化
组件化,又叫模块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app拆成多个模块的组合,每个模块相当于一个app,可以单独运行,测试,当我们在开发之中,我们可以让每个模块做出一个单独的app,方便测试以及开发,完成之后,再将app转成lib,嵌入到主app中,这种模式就是组件化开发,为什么需要组件化开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较大的项目工程,大的项目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发完成,并不是独立开发,因此,每个人负责不同的模块,到最后才合并到主工程,可以大大减少开发时间,耦合度,方便测试等好处,我们来看看一幅图
这幅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的app工程结构,下面来看看怎么创建一个组件化工程,先看下工程结构
可以看到,包含了3个module:
1.base是我们共用的依赖:BaseActivity,BaseFragment,BaseApplication等
2.style是我们的项目的样式,为了单个module和主app的样式一致,我们把它抽取出来
3.test是我们测试的业务module
这就是我们整个架构,这里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1.如何确定在开发的时候,module作为app运行,打包的时候作为lib依赖
2.module和app之间的入口activity以及application是如何处理
3.不同模块之间的activity或者fragment是如何通讯以及数据交互
下面开始飙车
组件化开发
上面我们说过,每个业务组件都可以当成单个app运行,打包的时候才作为lib依赖,所以我们需要去控制组件什么时候是application,什么时候是lib,所以,我们就需要在组件的build.gradle配置两个属性
//该属性可以当成app运行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该属性是lib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当然,如果不需要当成app运行的话,就不需要配置了,另外,我们可以到gradle.properties去设置一个开关,决定组件什么时候是application,什么时候是lib
# 每次更改“isModule”的值后,需要点击 "Sync Project" 按钮
# 在tools-->android-->Sync Project with Gradle Files
# true:application模式 , flase:library模式
isModule=false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需要转换的组件的build.gradle中设置了
if (isModule.toBoolean())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
} else {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
开发的时候将isModule改成true,打包的时候改成false,这就解决了我们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每个app都只有一个application,那么,当我们的组件是app的时候需要给它一个application,当是lib的时候,则不能给它application,这其实跟上面的问题很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判断是哪种模式,然后加载哪个AndroidMainfest配置,所以,我们需要创建两个AndroidMainfest文件,一个是有application,一个是没有application,我们在main下面创建一个文件夹debug,这个是存放有application的AndroidMainfest: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designpattern.modulea">
<application
android:allowBackup="true"
android:label="@string/app_name"
android:theme="@style/AppTheme"
android:name="com.designpattern.module_base.BaseApplication"
android:supportsRtl="true">
<activity
android:name=".ModuleActivity" >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intent-filter>
</activity>
</application>
</manifest>
而系统的AndroidMainfest则是这样: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package="com.designpattern.modulea">
<application android:theme="@style/AppTheme">
<activity android:name=".ModuleActivity" />
</application>
</manifest>
然后我们在build.gradle中配置:
android {
...
//application模式下,加载debug/AndroidManifest.xml
//library模式下,加载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sourceSets {
main {
if (isModule.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
}
}
}
这样就完成了区分,这里说个小技巧,当我们在开发组件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测试类,我们可以把测试的类全部放到debug文件夹中,当我们打包的时候,不加载debug文件夹中的文件即可,这样省去了删掉的麻烦,也可以不增加体积
sourceSets {
main {
if (isModule.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debug/AndroidManifest.xml'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集成开发模式下排除debug文件夹中的所有Java文件
java {
exclude 'debug/**'
}
}
}
}
现在我们来说说不同模块的activity交互,我们知道,不同的模块之间是不能交互的,因为每个module都是独立的,因此,我们需要依赖需要交互的module,在build.gradle中引入,这里以app的build.gradle为例
dependencies {
compile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androidTestCompile('com.android.support.test.espresso:espresso-core:2.2.2', {
exclude group: 'com.android.support', module: 'support-annotations'
})
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appcompat-v7:25.3.1'
testCompile 'junit:junit:4.12'
//application模式引入其他组件,lib模式下引入业务组件
if (isModule.toBoolean()) {
compile project(':module_base')
}else {
compile project(':module_test')
}
}
因为如果是正在开发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引入业务组件的,只用当开发完成,打包的时候才需要引入业务组件,引入了业务组件,我们就可以让activity进行交互了,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用Intent的显式去交互,所以,我们需要用隐式的方式交互,我们需要在module_base中创建一个记录所有activity的类,命名叫:AppConfig
AppConfig
public class AppConfig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DULE_ACTIVITY="com.designpattern.modulea.ModuleActivity";
}
然后就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进行交互了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Name(context,AppConfig.MODULE_ACTIVITY);
startActivity(intent);
当然,还有很多种方式,也有第三方的Router可以交互,这个看个人喜欢,这篇是组件化开发的简单入门,日后的坑还多,还得慢慢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