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的认识,是看了一本《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之后,才开始认真做一番思考的。
思考过后,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我问自己究竟为何而写?
也便有了这篇文章,想梳理一下,意在挖出内心所有或正确或错误的想法,端正态度,再开始做事情。
写作这件事,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得最开始总是在心情烦躁,压抑,痛苦的时候,会写一些心情记录。
写作作为一种述说方式,让我就像面对另外一个自己。
无论真诚、虚伪、善良、恐惧,那些想法都是属于自己的,是记录“我”成长痕迹的自由抒写。
自由抒写是展现心灵的过程。
以这样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记录成长,洞察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我写作的初衷。
在以前的写作过程中,偶尔我也会雕琢一些文章发布出来,基本也是在人人、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仅好友观看。让大家知道我有一些想法,观念。也正是这个原因,也常常被朋友开玩笑,冠以“装逼”的冤名。从此以后我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当有人说你装逼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俩关系近。要不然怎么会如此直白的这样说你。
有时候我很享受朋友们对文章的评论,也是这些最开始的认可。让我有了将写作继续的想法。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事情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是做好了才慢慢变得有兴趣。
我写作从无到有,从有到想继续的过程是印证了这句话的。
在之前的写作中,我认真编辑修改,发布到朋友圈的文章也就不到十篇。但每一篇都是认真思考过的,每一篇也都是我破败不堪文笔的最好水平。
以前不知道也没想过要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发布到更大的平台,让更多人的观看、关注。一是不知道渠道,二是我从不敢自居会写作,更谈不上有什么文笔。三确实写的太少。
不得不承认“简书”的出现给了我很多启迪。我看到很多作者的文章,他们讲述自己读书写作的过程,如何从读书笔记开始练习,如何找写作素材,如何一步步走向自由写作,写各种主题文章。这让我学到了很多新想法、新观念。
他们对待写作和我一样会有不自信,一样的文笔不美,但他们始终坚持在写。
这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鼓舞了我,就是只要开始写、坚持写,就会慢慢看到进步。
写作和读书是同时进行的,没有持续的输入,谈不上持续的输出。
于是我开始每周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脚踏实地的和外面的世界“交流故事,沟通想法”。
在简书我已经写了五篇文章,其中四篇读书笔记,一篇自己的故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上首页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好作者?(这个问题有待研究)
为了检验自己的水平,我每篇都会进行首页投稿。
很幸运的是在第三篇《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的时候我通过了首页投稿。我很意外,因为那篇文章我并不是特别满意和喜欢。它的通过让我毫无心理准备,但又充满了期待,毕竟这是写作以来第一次“走出去”。
我很开心它最终收获了45个喜欢,因为每一个喜欢就代表一个认可。这也为我继续地写提供了动力。
其实我最喜欢自己的那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网名的故事。我内心是期望它能通过首页投稿的。但是它被拒了,而且被好几个专题拒了。我高估了这篇故事的趣味性,也低估了简书的审核机制。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被拒以后我心里有了很强的挫败感。突然感觉自己写作就像一场笑话。
且不说写的不好的情况下就想得到认可,将自满状态作为别人也会接受的衡量标尺更是滑稽可笑。
原本想脚踏实地的从读书笔记开始练习,但心之向往却跑偏了。
我开始反思,并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企图心有问题,自我认知有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忘了写作的初心,所以平添了很多烦恼。
这件事以后,我连续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你是为上首页而写作吗?你是为得到报酬而写作吗?你是为自己的心灵而写作吗?你该不该继续写作?
这些问题让我必须窥探到内心深处,去寻找一个答案,你到底为何而写?
当我一个个回答,并找到自己写作为了记录成长,面对自己内心的初衷。我瞬间释然了。
写作于我就是展现心灵,记录成长的过程。我可以随心所欲的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在读书以后写一篇读书笔记消化知识。但我绝对不能为了上首页而写。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写。这不是是否有进取心的问题,这是个态度问题。
端正这个态度让我对自己的文章不再有期许,没有了功利般的企图心,也没有了烦恼。
我也看过一些文章教大家如何从标题,题材等技巧上通过首页投稿,但是这都是技术问题。技巧很重要但不是主要因素。
真正的好文章一定是那些直击内心深处,言之有理并感动你的文章。
我还是会写文章,但我只想写真实的内心。
我还是会首页投稿,但是我不再有任何期许。
因为我写作是为了记录成长,梳理观点,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