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张小龙在2019年1月9号的微信公开课上做了一场将近4个小时的分享,以现在的视角,历数过往8年里,微信从诞生至今,整个过程的经验和思考。
从现在评述过去,尤其又是微信产品缔造者亲自口述,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次接近上帝视角的解读。
市面上已经有太多对他这次演讲的各种解读,我也无意再去做重复的工作。
我这里主要从张小龙演讲中提到的一个关键核心点,也就是产品原动力这个垂直的点去展开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产品原动力?产品原动力有什么作用?产品原动力怎么来剖析?我们怎么来应用这套产品原动力的方法论到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中?
(二)产品原动力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张小龙所分享微信的两个产品原动力:
微信是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微信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他提到因为始终坚持微信的这两个原动力,使得微信团队在面临困难、压力、商业、诱惑时,都做出了相对正确的决策。
那现在基于他的演讲以及我个人的理解来定义一下产品原动力:
产品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以至于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去达到它。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产品原动力有什么作用?
从上面对产品原动力的定义来看,我觉得产品原动力有几个作用:
决策力
灯塔和路标
驱动力
接下来,依次分析。
(1)决策力
当我们在围绕我们实际业务需求为我们的用户做产品规划时,总会碰到很多需要取舍的场景,某个功能到底做不做,到底做成什么样子,当我们做这些功能的决策时总是会有很多争论。
但对于一个明确了产品原动力的团队来说,就可以基于产品原动力来做讨论,符合产品原动力的就做,不符合产品原动力的就不做,比如:
【示例1】
产品原动力:
微信的产品原动力之一是:微信是一种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
功能讨论:
微信是否要开屏广告?微信是否要依据时节更换皮肤?
决策:
因为微信是工具,微信是好的工具。
一个工具就应该出现在合适的场景解决用户合适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工具很少会在使用前先让你看一段广告的,因此微信不需要开屏广告。
一个工具就应该让用户越用越熟悉,越用越趁手,而不是不停的去改变外貌,因此微信不需要依据时节更换皮肤。
【示例2】
产品原动力:
某产品是对企业内部同事间的社交工具。
功能讨论:
该产品是否需要添加附近的人,来增加陌生人社交?
决策:
因为该产品是企业同事间的社交工具,是针对企业内部同事间的使用场景,它是一个封闭环境的熟人社交产品,它不需要扩大环境边界,它不需要打破熟人关系,因此该产品不需要添加附近的人,不需要增加陌生人社交。
(2)灯塔和路标
当我们的产品到达了某一个产品阶段后,我们常常会出现该往哪里走,剩下的路方向在哪里的问题?
比如,微信已经8年了,已经10亿用户了,已经非常成熟了,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来看,它的生态都已经非常完整了,那么它下一步该怎么走?难道产品的探索就停滞不前了么?
如果我们去做产品,只要方向正确且长期坚持,总有一天我们都会面临这种困惑,那到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产品原动力就会起到灯塔和路标的作用了。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围绕产品原动力做深度优先遍历,举例说明:
【微信】
微信围绕它是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这个原动力,除了完成了沟通的功能外,它还拓展了朋友圈、红包、支付、看一看、搜一搜等工具。
微信围绕它让创造者体现价值这个原动力,在创造了公众号之后,又拓展了小程序、小游戏,让具备能力的创造者通过这三种生态去创造价值、触达用户并获取收益。
通过微信8年的产品迭代过程中,可以看出微信的很多创新其实都来自这两个原动力,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通常认定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洞察, 但所有专业洞察的背后,原动力是第一位的。
再说一次,一个好的产品是必须要有自己使命的。
(3)驱动力
基于产品原动力,我们有了灯塔和目标后,也能够在做产品规划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了,接下来就是去落地我们产品规划的过程。
这个实际的落地过程,可能经过的周期会比较长,问题会比较多。
基于产品原动力,有些功能是必须做的,但可能会非常难做,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能不能坚持?如何驱动自己?如何在困难中坚持我们的路?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我们的产品原动力来驱动自我、驱动团队了。
比如:
微信基于自己是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这个产品原动力,做了【看一看】。然而,即便是微信,在推进这个功能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阻力,看的人少,所推荐的内容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等等。
但基于它的产品原动力,微信是不能停止这个功能的,只能驱动自己去做更深入的探索。最终,才衍变出了目前的形态,基于好友推荐的阅读方式。通过张小龙的分享,这部分功能在启用了新的好友推荐的产品形态后,整个运营指标发生了很大很正向的变化。
这就是产品原动力为产品进步提供巨大驱动力的具体表现。
(四)对产品原动力的进一步剖析
我们上面已经分析了产品原动力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剖析一下产品原动力。我们怎么应用产品原动力来梳理我们的产品思路和产品路径,怎么应用产品原动力来规划我们的产品?
比如,我们是一个工具产品,产品原动力是一个好的工具,那我们怎么来剖析这个产品原动力呢?
我会从下面两个角度去剖析:
工具属性
业务属性
(1)工具属性
那工具都有哪些属性呢?
有具体使用场景。
简单。
实用。
可靠。
接下来,分别细说一下:
有具体使用场景:
如同锤子、斧子、扳手、螺丝刀、启瓶器等工具一样,每个工具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应用场景。当人们在某个场景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明确的想到某个工具。因此该类产品必须先解决使用场景的问题,并就围绕该使用场景展开核心功能的深度遍历。
简单:
我们实际生活中使用某个工具,一定是不需要看产品说明书的,基本可以做到拿来就用。同理,对于该类产品也要求产品设计上尽可能的足够简单,简单到不需要产品说明书就可以让用户拿来就用。
实用:
某个工具的实用,体现在:当我们用锤头订钉子时,我们能够把钉子钉到墙里去;当我们用启瓶器开红酒时,我们能够顺利的打开。对于该类产品一样,该类产品瞄准的那个特殊场景的特殊问题是必须被充分解决的。
可靠:
正如人们用锤头时,不能用着用着锤头坏掉或者把手脱落一样,该类产品在使用中也必须要充分可靠。这部分主要表现在非功能性需求上来,通过技术保障稳定性,通过运营保障有效性。
(2)业务属性
依据你产品想表达的业务,列出具体的业务属性。
比如:出行类产品要解决从A地到B地的可达性、速度、安全、舒适、性价比等;安全类产品要做到对攻击、病毒、恶意自启等事物的安全管控。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属性,需要依赖自身业务特点,根据自己的产品来个性化的确定,这里不再具体展开。
(3)工具属性+业务属性
当围绕该产品原动力分析过工具属性和业务属性后,接下来便是两种属性的充分结合,两种属性充分结合后的交点便是产品的大功能,在依据业务特点和资源情况,把产品大功能排序便是产品优先级,有了产品功能和产品优先级,这便是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产品规划。
(五)如何应用产品原动力?
那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产品原动力呢?
我认为的步骤是这样的:
基于产品创立之初的使命,来确定自身的产品原动力,明确初心和使命。
有了初心和使命后,基于产品原动力来明确业务目标。
有了业务目标来明确产品目标。
基于产品原动力的属性分解和业务结合来确定产品规划。
有了产品规划后,在产品原动力的驱动力去执行产品路径。
当我们遇到任何冲突(产品上的、运营上的、商业上的等等),我们都可以通过产品原动力来去判断并决策。
以上,便是我对张小龙说的产品原动力的简单思考,供大家参考。
(五)关于版权
本文章所有版权归属本公众号所有,请尊重原创,转载需经过本公众号授权,否则会追究版权责任,如有转载事宜请后台留言或添加下面所示微信号沟通,谢谢。
(微信:neutyz,公众号:田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