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晨曦。
在很久之前,我就想明白一件事,不要企图去改变或指导他人。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从小的生存环境不同,阅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等。
很多时候我们过分的热心也可能在对方眼里是一种打扰。
就像医生他不会挨家挨户去敲门问,你要不要看病。
因此,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边界,也要看到别人的边界,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社交,
千万不要自认为亲密无间,而擅自插手别人的事,这样容易遭到攻击,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有帮助。
01.
关系越近,越爱指手画脚
任何感情出来裂痕,都是从小事开始。
而凡事喜欢指手画脚,可以排第一。
说说最近身边朋友发生的事。
朋友糖糖最近回了老家一趟。
在闲聊的时候,亲戚们对她的感情生活特别关注,先是问她有没有谈过恋爱,后又问她的工作情况。
突然二姑走了过来:”我给你介绍个对象,条件很好的,彩礼80万,家里是做生意的...“
身边的亲戚在那议论着。
糖糖感觉如坐针毡,发现局面下一秒就要不可控了,便开口说道:
“我有男朋友了,不用帮我介绍了。”
场面突然沉寂了一秒,又因为这个“爆炸式新闻”变得七嘴八舌起来:
“什么时候谈的,认识多久了” ”怎么认识的,他什么工作啊“
更离谱的是,糖糖下午就被她二姑拉去朋友家做客,没想到是在给她变相的相亲。
“多认识几个,条件很好的,我是为你好”二姑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我都说了有对象了,你怎么还带我来”
因为这件事糖糖跟二姑小小的争执了一番,以糖糖沉默告终。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被亲戚过分热情的“关心”,堵得心烦意乱。
我认为真正好的关系,应当是不插手对方的选择,是【不为你好,只要你好】。
很多感情越了界,就是因为所谓的“为你好”。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很多人不懂。
便以爱的名义去渗透他人的生活,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是这世上错误也最不讨好的事情。
02.
距离太近,分寸感的走失
如果我们观察友谊最开始的阶段,都是从我们喜欢吃的同一种食物,讨厌的同一个人开始。
也就是我想说最重要的一点——共同的小秘密。
谁谁看到我去网吧了;
某某班的那个男生好帅...
这就像“你真是饿了”“你算是踢到棉花啦”这些网络热梗,为我们创造了共同的默契和话题;
也类似于朋友讲的某件事情对方也遇到过,这也会迅速拉进两个人的关系。
于是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对话:
听说你最近谈恋爱了,什么时候结婚啊?
你最近换工作了,收入怎么样啊?
听说你们吵架了,什么原因啊说下呗。
你对象家里是干嘛的呀,怎么认识的呀....
除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好奇心,也是渴望通过对方的反馈中,获得一种确定性——如果对方告诉我,
那就是信任我,如果不愿意说就是没把我当朋友......
从始至终,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却全然不顾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但好的友谊,并非只靠秘密来维系。
长大以后,我们的时间和情绪都成了稀缺资源,交朋友的成本变得很高。
有时候反而觉得那是一种无效的社交,
会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自己,陪对象和工作身上......
我们希望在经历工作和学习的消耗后,能跟朋友好好放松。
而不是背负着社交压力,在下班后继续营业。
因此每一次相处时的感受,都变的格外重要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前我热爱的拍照打卡项目,
如今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压力”。
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朋友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看到一个回答我很赞同:
“每次见面,都让人感到十分舒服。”
我想说,跟朋友约会不是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美美的,
在镜头面前摆出精心设计的姿势,“咔”一声,然后
观赏着自己在朋友圈精心P过的照片。
下班后的休息变成了朋友圈的营业,而这种快乐并不能带来什么。
其实我们可以聊一聊最近追的剧、最新的爱好、假期的打算,
但我们也要懂什么叫适可而止,别在对方露出不快的情况下,
还继续追问别人的隐私。
感情和耐心,最经不起消耗的。
03.
写到最后
就像周国平说的:
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空调无物。
如果说渴望陪伴是我们童年的印记;
那一个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不抗拒亲近,也渴望空间和自由。
点个【赞】,拿捏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不过度干涉别人,亲密地保持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