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几天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都是河南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强降水,威力之大是近几十年都难遇的。它不仅仅是一场雨,而应该上升到气候灾害的层面了。
以数据来看,郑州仅7月21日一天时间就降下630mm+的雨量,超过正常年份一年的降水量。按照我国气象学关于暴雨的划定:24小时总雨量达到50mm为暴雨,大于等于100mm为大暴雨,大于等于250mm为特大暴雨。而自然灾害的定义是: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暴雨就位列自然灾害的范围。这次河南多地区不同程度的暴雨,导致内涝、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人员伤亡、交通瘫痪、财产损失,很多人流离失所、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这场暴雨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两股台风登陆中原,它们将巨量的海洋水汽从海上运输过来,在河南附近遇到像吸水泵一样的低涡气旋,导致这一大汪海水一股脑倾泻而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近十几年来,台风侵袭内陆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也越来越大。不仅我国的台风增多,世界各地因台风席卷造成的灾害也数不胜数。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是全球变暖的“后遗症”。而全球变暖的出现,一方面跟自然环境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所以归根结底,河南暴雨背后的终极原因就是人类。我们所寄望的就是,从上到下要汲取教训,不要让悲剧一次次重演!
七言古风·河南超大洪涝灾害伤怀二十韵
河南暴雨特大灾,国人关切心内哀。
痛定思痛汲教训,防微杜渐最应该。
气象灾害酿水涝,如何防范须思考。
灾害强度破以往,200毫米小时降。
超级暴雨超想象,南北风雨频登场。
极端天气增如飞,抢险救灾迫睫眉。
模糊概念岂应对?千年一遇何思维?
增强城市排涝力,抗灾避险硬道理。
提供部署应变时,认真考虑探索施。
极端抗灾要定位,减避伤亡是为最。
临危不乱脱凶险,应对知识必具备。
抗灾根本须智慧,极端灾害从容对。
应急指挥至重要,统一步调效率高。
高度共识不拖沓,坚决执行安全保。
河南这场遭遇战,一方有难八方援。
官兵出动速部署,有效分洪救急险。
惨痛郑州地铁恨,雨水倒灌大教训。
河南抗灾仍继续,四方援手在递增。
中华文明发祥地,灾难无情人有情。
河南加油多平安,九州携手众志诚。
殇———河南暴雨伤亡,谁之过?
惑———“千年一遇”到底是什么思维?
最近,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来自河南的消息,很多视频,点开来就惨不忍睹!
在关切之余,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郑州气象局成了人们开怼的靶子?气象局是管天的,气象局为什么无所作为?预警呢?应急预案呢?这么长时间、大范围、强降雨的特大暴雨,天上有卫星、地上有超级计算机,能看不到吗?
如果及时预警,停工停业,都家里蹲着,地铁和马路上要少很多事。再及时备点饮用水,后面的担心也少很多。
这一切都没发生,大雨从天而降,人在大雨中困守。气象局该不该骂呢?
其实,郑州气象局从7月19日21:59就开发暴雨红色预警了。此前是黄色、橙色的持续升级,后面是红色、红色、红色的持续发布。
但是,就算管得了天,管不了人。
停课停业了吗?没有。
地铁隧道这样的关键点,有人值守吗?没有。
医院做好应急准备了吗?没有。
新闻媒体的姿势是“带你郑州看海”,还有各种领导很忙,还有上了热搜的德国水灾……
雨在下、水在涨,大家都很忙。该开会的开会,该上班的上班,该关心德国的关心德国。
这能怪气象局吗?不能,管不了人。
能怪老百姓吗?不能,谁也不敢没事就旷工玩儿。
能怪各路媒体人吗?也不能,一来是不懂,二来也不是随便可以写的。
这能怪吴亦凡吗?好吧,那就都怪他。
然后,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五千年一遇,这场灾难的“礼遇”的级别越来越高。气象局的历年数据,算是派上了用场。你看,气象局管不了天,管不了人,可是管得了嘴。可是,说破嘴、撑破天,给个“盘古开天地以来一遇”,又能如何?
天灾未必扛得住,这不怪谁。早上就开会的领导管不了晚上发生的事,也可以领导。但是能及时管管,也比什么都不管要强。最起码的,是让人们不在路上奔忙,而不是去看海。登封那家化工厂能早点停产,也不至于变成蘑菇云。
自救是对的,但也要多些自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要人给的。面对自然灾害,里里外外的教训有很多,但是教训是要人吸取的。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后,北京就知道怎么办了。中央气象局的防御预案里就有了停课停业。但是,有效范围不包括河南。2021年,雨在下、水在涨,人在走。
我觉得郑州气象局尽责了,挨骂不应该。我希望气象局能继续尽责,有多大压力都要坚持说实话,专业精神胜过一切。大家都要尽责,灾害是可怕的,没人负责的灾害更可怕。
今早又有报道,称鹤壁等地降雨量已超过郑州!
河南加油!河南挺住!愿河南平安!
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