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员工变了
今天,我们很多主力员工已经是85、90后了,他们与60、70后的心态和价值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从小就没有挨过饿受过累,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不完全认同,他们喜欢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傻干,更不愿意为工资而加班,他们喜欢走捷径,想办法。面对这样的新生代员工群体,我们的经营管理文化势必需要做出调整,否则就无法赢得他们的忠诚。
现在,提倡员工至上成了必然,因为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我们要想赢得竞争,就要有一支专业,敬业的团队,所以我们需要从关注客户转化为关注员工,需要从关注事转化为关注人。
过去,我们要么忽视了对员工的培养,忘记了经营员工的人心,只顾自己赚钱,不关注员工的成长;要么没有考虑到新生代员工越来越崇尚个性自由的精神追求。
很多老板仍在借用部队以“服从”为核心的军事化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从思想到行为进行“洗脑式”的教育。这是典型的工厂式机械化管理思维。这样的老板,只雇佣了员工的身体,而没有雇佣员工的大脑。
90后员工比以往更加崇尚平等的人际关系,不会盲从权威。他们希望从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希望成为只会服从指令、不会主动思考和主动行动的人。特别是一线的员工,因为处在直接接触顾客的层面,他们最清楚顾客的所想所需。如果我们能够给一线的员工充分授权,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服务营销的基本要求。就像任正非所说的那样,“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有一些老板只关心利润,迷信并醉心于基于成功学的“鸡血式培训”。单纯以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物质欲望,对管理的理解就是简单粗暴的业绩销售提成,从不考虑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把客户当做自己的提款机。导致员工也只关注业绩提成,而不关心客户需求,殊不知这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90后员工不再认同并在心里鄙视老板们的“以次充好、无中生有、追逐暴利”的贪婪扭曲的价值观。他们不会愿意跟随这样的老板,因为他们知道跟随这样的老板不会有什么前途,这样的老板也不会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
因为90后没人会故意买假货,节衣缩食也要买货真价实的iphone、nike、adidas。山寨货、山寨手机也会随着这群新人类成为消费主力而逐渐消失。 他们对优质优价的价值观理解和认可, “不作恶”的价值观正逐渐形成。最终也会影响到他们用“不作恶”的价值观来选择值得追随的领袖。
90后员工更不认同老板们爱谈的以厂为家的“家文化”。在他们的心中,企业不是家。企业就是企业,家就是家。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关系,员工付出就要得到等值回报,企业没有资格要求员工做出额外的付出和牺牲;同样,员工不称职、给企业造成损失就要被处罚、降薪甚至解雇。如果是“家文化”,老板们能解雇自己的“家人”么?如果不能,老板们能忍受吗?如果能,那还叫“家”吗?
“家文化”其实是我们给员工喝的一碗“迷魂汤”,我们还一厢情愿的沉浸在家长式“控制”的快感中。我们还没学会和新生代的员工沟通,也不能够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为加班费去加班,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可以一不高兴就不辞而别,因为二者的关系已经从以前的雇佣和被雇佣,控制和被控制关系,逐渐变成了平等的合作关系,他们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既然不是家人,是合作,就只有对等的责权利,哪来的背叛和牺牲?
员工变了,我们也要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能再以家长自居,我们自身的角色要从管理改为领导。“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是通过考核和规章制度来实现控制;而“领导”的核心驱动力是尊重和信任。把员工视为平等关系的合伙人,让员工可以与企业一起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分享企业的价值,共同遵守契约,实现平等互惠。
我们多数老板自身就是超级业务员——这在过去曾经非常有效,但是在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靠这一个超级业务员已经远远不够。要激发每一个员工的热情和能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充分发挥潜能。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信任员工,就像相信我们自己那样。既然员工们更喜欢简单、透明的沟通方式,渴望被认可,被需要,渴望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就要与员工分享所知道的一切,让员工们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会去关注企业和自己的目标;一旦他们去关注了,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了。
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通过尊重、信任和充分授权,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客户的善意关怀,让员工特别是离客户最近的一线员工具有很大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决策权,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就像那个大家都想学却“学不会”的海底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