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月在娱乐性以及物质性的消费减少了很多。而在买书学习和健身上的花费比之前多了起来。另外,还会拿出一部分的钱做些定投类的投资。与其说,更重视自身成长,实则是减少了欲望类的花费,用在了真正需求的支出。
在维基百科上“欲望”指涉一般的不足感觉(类似佛家说的“求不得”)以及想满足这种不足感觉的想法。个体的绝大多数欲望是和冲动相关联的。它们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
之前的消费理念很简单,挣得多了就多花些,挣得少了就少花些。然而,花钱的习惯就好像身上某个系统出了问题,一旦不重视它就会加重,失去了平衡。慢慢的,当挣钱的速度跟不上花钱的速度时,就被一些邪恶的想法占据了。一些大宗消费就用按揭的方式来解决。虽然每月的收入能够支付按揭以及正常消费的额度,但所剩就寥寥无几了。
欲望的消费往往都是冲动的,只是得到的那一刻的快感。而生活的需求花费则会陪伴自己更长的时间。
在维基百科上需要的定义是:为了维持生活机能或健全心灵的基础满足条件。需求是指消费大众因需要一件商品而产生的购买的需求。
需求的本质是需要,生活类的支出亦是这样。另外,就是自己认为需要花费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健身对我身体健康很重要,那么在这上面花费一些费用就是应该的。我觉得买书看可以提升我的认知,升级我的个人系统,那么买再多的书都是值得的。购买一台可以让自己工作起来事半功倍的电子设备,价格可能比较昂贵,但实现的价值大大超出了机器本身的价值。
欲望是内心的一团小火苗,越晚扑灭,着的就越旺。前几天自己的耳机出现了问题,不能正常的使用。于是,准备去网上买一个。发现最新款的功能上提升了很多,便出现了买新款的想法。可是,想想现在的用途以及目前的经济状况,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原来的消费习惯就好像在脑子里驻扎的一个营销经理一样,不停地鼓动我买贵的买好的。我呢,跟着它不停的浏览产品的网页,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庆幸的是,这次并没有被大脑所控制,而是理智的开除了它,让它按照我的意思来。我认为购买普通版本是我的需求,而购买新款高配版是我的欲望。
对于很多人来说,钱的唯一用途就是消费。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用“人生苦短,及时享乐” “想开点,挣钱就得花啊,死了又带不走”等话来安慰自己不正确的消费结构。
在消费之前,理性的思考要购买的东西是需要还是欲望。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因为满足欲望而冲动的去消费。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就会让自己少花很多没必要的支出,省下的钱往往可以让钱有它的第二种用途。
钱的一个用途是消费,另一个用途是投资
深入学习一些投资的知识,能让自己的资产产生更大的价值及投资回报率。当你能够通过学习并掌握一些知识后,就有可能实现把自己赚来的钱通过投资实现睡后收入。这样的做法同样也会促使自己减少因为自身欲望的冲动消费,把钱省出来去做投资,做定投。当然,投资有风险,最基本策略就是不盲从所谓的大师,不懂不投,自己学习研究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