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融汇贯通???这个词我在古代武侠剧中听的次数要比在学校里听到的次数多的多,我理解是将自身的各种“武功”招式或心法,在某一刻融合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或者球,而不在是零零散散的招式,或者说将知识形成套路的过程。
知识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信息即知识,只不过信息需要具备以上提到的两个条件才称得上知识,
而在思考知识是否“有用”与“无用”时,要加上一个重要的维度时间,"长期"与"短期"。
当学习知识时总是在关注当下是否有用,或者说跟风学,大家觉得有用我就跟着学,认为只有将学到的知识用上才能称的上是有用的知识,但跟风,跟风,真的能跟得上风,或者风能停在这里不动吗?
上大学选专业也遵循着这个路子,没远见,随大流机会将变得渺茫。
所以有些知识“短期有用”不见得“长期有用”,而“短期没用”的东西不见得“长期没用”
每当40多岁的人说出“哎,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儿,早知道就多读一点书了,,,,,”但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干货”而剔除了“长期有用”的知识,选择了立竿见影,学到就能脱胎换骨的知识,有些人喜欢侃侃而谈新闻,体育赛事,就是因为能满足他们知识”立竿见影”的效果(重视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我可是学了很多的知识哦)。
而长期的知识都有那些那,或者说具有繁衍能力的知识有那些,概率论、逻辑学、英语、编程,这些都会与生活形成强的联系,或者说会运用在生活中的知识,它们的存在会为我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或者是决定性论证。
碎片化
碎片化这个词可是火了好长一段日子,大家都利用碎片的时间学习知识,火车上,上下班路上,吃饭档口等等,虽然是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但是也响起了反对的声音,反对的声音认为碎片化的知识,会影响我们的思考,零碎的知识将遮住事实的本质,远不及系统化的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但是老师今天讲出了问题的本质,碎片化的是时间而不是知识,因为知识像是一块块砖,碎片化时间学习,就是在烧制砖的过程,牛人或者说聪明人最终将这些砖码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框架上,建成了一所房,而这所房就是最后的系统化的知识。
有些人却只有一堆零散的砖块,想起那个用那个。
融会贯通
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原来我之前学过的知识竟然在这个地方用的上,看似意外实则必然。”
因为融汇贯通后的知识将在每一个问题上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体现的多就会产生幸福的感觉。
融汇贯通的前提要产生足够多的连接数量,而产生连接数量的前提则是具有足够多的节点数量,节点数量即不同知识的数量。
所以说只有博学的人才有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或者机会更大)。
两门学科融汇贯通与三门四门学科融会贯通后产生威力的差距是巨大的,前提是具有相同的连接数,而有些人却连基本的连接数都保证不了。
而融会贯通通俗来讲,同样是砖头,一堆与一栋的差别。
“融会贯通本质上就是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的过程,升级操作系统的过程"而错误的概念与关联将建出岌岌可危的房屋。
自信的对象,未来的自己,而不是过去与现在的自己
除了增加节点数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主动增加连接,多问自己”除了用在这里,还可以用在其他的什么地方“
看完这章后,想起了一句话,精读的前提是泛阅读,否则精读书中的某个典故或者隐喻无法理解,泛阅读是节点,而精读则是构建体系的框架,连接能力强的人将会盖出结实而漂亮的房子,让房子形成一个整体,而连接能力弱的人,则会建出漏洞摆出房子,不是这里透风就是哪里漏雨。
但总是要比一堆砖要强的多。
争取为自己建一所结实而又美丽的房子,最后形成小区,发展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