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思维」听起来很抽象,但却是很有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么,「系统化思维」是什么呢?又为什么说它很有用呢?请跟着我来看一堂党课。
一堂党课
在我们的印象中,党课一般都是枯燥无聊的,大多数党课现场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支部书记一个人在念材料,而其他人都在埋头玩手机。
上个月我听了一节党课,主题是官僚主义,刚听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心想肯定和以前一样,就是念念中央的文件材料,完成党课学习的任务。
我想了想,如果我来讲这节党课,我应该会这么讲:先将中央的文件精神给大家读一遍,然后讲讲官僚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做。可以预料,这么讲一定会十分无聊。
然而,我们的支部书记却将这节党课讲的很精彩,他是这样讲的,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他先带我们回顾了下在我党历史上,毛、周、邓分别是如何讲述官僚主义这个问题的,引用了几位领导人当时的讲话,很快就抓住了听众的兴趣。
第二部分,他进入主题,讲了官僚主义的概念,但他并不是随便从网上找了一段话就读给我们听,他选了一个很特别的角度,从「对立面」来定义一个概念。当我们将一个概念的「对立面」讲清楚了,那么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就清楚了。他讲到官僚的对立面是皇权和百姓,进而讨论了皇权、官僚和百姓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他讲了官僚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作风式官僚,一是体制式官僚,着重讲述了体制式官僚是如何产生的,并结合哲学,讲述了官僚一开始是作为皇帝的工具而产生的,后来是如何发生工具异化的。
第四部分,回归到具体工作上,讲述了面对官僚主义的问题,我们在平常工作中应该如何做。
听完这节党课,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于官僚主义这么简简单单四个字,我们的支部书记居然可以讲出这么多东西,居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的这么透彻。
再细细分析,这其中的奥秘在于,他在对官僚主义这个问题的剖析上,并不是局限于某个单点,而是从多点出发,并选择其中的一些点进行深入,既有了广度,又有了深度。
这就是「系统化思维」。
系统化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就问题本身谈问题,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系统化思维」要求我们跳出问题本身,去看到更「广阔的森林」,找到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其他概念,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成甲老师在他写的《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有一节专门讲到了系统思考,关于系统思考能力他给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线索。
1.关注“关系”而非“事物”。养成从分析关系和事物彼此间的影响入手,是培育系统思考习惯非常重要的一步。
2.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除了分析现状的关系外,从历史资料中找到系统行为和时间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是帮忙我们理解系统运作的重要线索。
3.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当你分析了事物间的关系,研究了历史的演变情况,往往会得出一些假设的结论。这时如果你能用这些结论做一些测试,观察系统的结果究竟如何你对系统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
成甲所说的前两点,在这堂党课中,恰好也有所体现。
第一点,在讲述官僚主义的概念时,支部书记并不是从这个概念本身出发,而围绕着与这个概念相关的两个概念(皇权和百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去讲述的,当他将皇权、官僚、百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给我们讲清楚了以后,我们对于官僚的理解自然而然就变得更加深刻了。
第二点,在整堂党课中,支部书记恰好也大量的引用了历史资料,比如说引用毛、周、邓的讲话,将官僚主义这个问题的发展脉络给我们讲清楚了;再比如说,完整的讲述了王安石变法时推出的“青苗法”为什么会失败,借助这个故事将皇权、官僚、百姓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我们怎样锻炼「系统化思维」呢?
写作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
好文章是怎样的?通常是既要结构完整,又要有足够深度。要做到这两点,系统化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要求自己写出好文章,来倒逼自己进行系统化思考。
综上,「系统化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让我们将视线离开眼前的这棵树,看到整片森林,进而更加了解眼前这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