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谈到了叙事心理学,收获了我在简书上的第一个赞和打赏。这极大的鼓舞了我。现在沉下心来,发现上篇文章写的比较晦涩,对于叙事这个主题没能详细说明。现在,我想对这个词做一点补充。
米开朗基罗说,我并不是创造了雕塑,雕塑一直在石头里,我只是把这多余的部分去除掉。基于同一个视角,对于第七大艺术,电影,塔可夫斯基是这样描述的: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如同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大理石,心中成品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一片一片凿除不属于它的部分——电影创作者也是如此,从'一团时间'中塑造一个庞大、坚固的生活事件组合,将他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
同样的,我们总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生活目标去拼装,重组我们的记忆。如同时间雕刻师一样,把那些我们不需要的往事剔除得干干净净。这么一想,其实很值得深思。
举一个我的例子,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记忆: 在一个黄昏,我坐在门口的一张板凳上,看着姑妈半抱着我的堂弟,逗他玩。那个时候我还很小,很多事情我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个记忆一直很清晰。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会形成这个记忆: 原因是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我是留守儿童,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留我在姑妈家。这导致我无法与别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所以,我羡慕姑妈和堂弟的那种亲密感。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意识到我羡慕那种关系,它是潜意识的,当我们从小缺少一件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很难发现,尤其是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冷血的人,原来,我的潜意识充满了对爱的渴求。回忆过去,我才从那段记忆中认识了自我。
因为我的潜意识在乎这件事,所以会形成对那件事的记忆。还有,我初中的时候,对同学之间那种亲密的谈话有关的记忆也特别多,原因也是这个吧。
我们的记忆总是被情绪和理想雕刻着。你在乎的事情会沉淀下来,被加工,夸大,附上感情。通过解读最初的一段记忆,心理学家可以得出很多信息,并且以此对患者做出诊断。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作者给了非常多的例子,篇幅有限,就不再引用。强烈推荐这边书。我推书的一个原则是: 凡事涉及到某些本质的东西,我都乐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