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行是个体力活,第二天早上起来,早餐一定要吃好,我们这家早餐还真是很不错的。
营养丰富是基本的,另外还有取之不尽的蒲氏蛋挞,质量一点儿也不输街上卖的,所以在酒店吃就挺好。
发现我们的小酒店,好像有着浓厚的电影情节,大堂门口的布景:这就是你的舞台!
今天继续里斯本的下半场,在步行去地铁站的路上,发现路上的瓷砖还有图案。葡萄牙是大航海起家的,毋庸置疑。
里斯本的地铁也挺不错,除了旧一点,干净整洁还是保持的挺好。总是说里斯本的小偷小摸比较多,反正我们还没碰到。
今天的第一站是市郊的热罗尼姆修道院 Jerónimos Monastery。作为葡萄牙最华丽雄伟的修道院,其规模宏大令人惊讶,整个修道院长达三百余米,几乎占了长长的一条街。
热罗尼姆修道院和附近的贝伦塔一起,在198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时的入选标准的官方说法是这么说的:修道院和贝伦塔楼是15至16世纪文明和文化的独一无二的见证。它们反映了葡萄牙人民的力量、知识和勇气,那时他们巩固了他们自己的地位,并主宰了洲际之间的贸易路线。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当时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尔一世为表彰达伽马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的丰功伟绩,将香料和黄金饰品所征税收的百分之五的钱款,填进了这座修道院。作为大航海盛世时的产物。不管怎么说确实代表了当年葡萄牙人强大的国力。
修道院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完美结合,被后世认为是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是历史的唯一,无法被抄袭。当时被赋予重要的宗教、政治意义,反正所有的好词往上堆就是了。
19世纪,这个修道院几经改造,尽管没有影响到主结构,但是它却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比如圆屋顶的钟楼,住宅区的翼等等。现今该修道院成了考古博物馆,其中的教士会房屋是改造最大的地方。
修道院的建筑原料是采于当地阿胡达采石场、拉韦拉斯、里奥·塞科和泰尔塞纳中的石灰石。石块的巨大尺寸和建筑上精致入微的工作是许多建筑师呕心沥血的结果,如建筑师迪奥古·德·博伊泰克(1460-1528)、迪奥古·德·托拉尔瓦(1500-1566)等等,都在这个纪念物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南门是热罗尼姆修道院华丽的主大门,由若昂·德·卡斯蒂略设计,被认为是他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南门非常大,它高达32米,宽达12米。它由很多山形墙和小尖塔包围着,还有建很多精细华美的雕塑。
南门上方的弧形顶饰(Tympanum),其半浮雕显示了圣耶柔米(St. Jerome)一生的两个情景。左边的情景描述:圣耶柔米为一头狮子把刺从脚中拔出,狮子亦因此而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在右边的情景描述:圣耶柔米在沙漠中。大门中间的拱肩(spandrel)上有曼努埃尔一世的徽章。而码头壁龛中的剑大概在描绘航海家恩恩克。贝伦的圣母像立在拱门饰上的基座上,在它之上则立有圣米迦勒的塑像,而顶端有圣令十字(Cross of The Order)。 大门和两旁的边缘与装饰华美的大窗非常融合。 拱门饰、三角面与弧面部分无论哪哪都包含曼努埃尔的元素。
1755年,热罗尼姆修道院在经历大地震的洗礼后,仍然屹立不倒,几乎没有什么损毁。1833年,葡萄牙的教会宣布停止使用修道院。这以后,它逐渐年久失修,墙壁开始严重断裂。19世纪后,修道院几经改造,如今修道院已成为一座考古博物馆。
豪华与精美装饰的圆柱是典型的曼努埃尔艺术风格,她是十五世纪晚期到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特有的建筑风格。其特色在于扭转造型的圆柱和雕饰精美的柱身装饰。
细细品味各种石雕图像,除了圣经故事,还有许多来自大自然的元素,贝壳、锚、绳索、和各种海怪神兽图像,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叱咤风云扬帆远航的精彩被悄然无声地刻记在这些石柱上。
北京故宫台基上有上千个叫的“螭首”的出水口,将积水“吐”至地面,即所谓“千龙吐水”。这里也有类似的设计,区别是每一个都不一样,各种妖魔鬼怪,好似聊斋志异。
热罗尼姆修道院是葡萄牙人的荣耀和心灵依托。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探险家们,每逢出海,必先来此祈祷。虔诚的葡萄牙人相信,在漫无边际的茫茫大海中飘行,人的力量何其渺小和脆弱,唯圣母玛利亚才能慰藉搏浪人的心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匍匐于圣母像下的祷告成为远行者们必不可少的告别仪式,而现在空空荡荡的祈祷室,只有墙上一幅幅瓷砖画,叙述着当年的一幕幕。
葡萄牙作为一个沿海国家,资源比较贫乏,需要开拓世界贸易来发展自身。在15世纪的欧洲,马可波罗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在马可波罗的叙述中,东方的印度和中国,遍地都是黄金和财宝,这让西方人对着这两个国家充满了想象和期待。这应该是开启大航海最主要的原因。
当时的葡萄牙国王野心勃勃,还妄图称霸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达伽马航行之前,国王就曾几次派遣船队,希望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进一步刺激了当时的国王,让他决定加快探索新航线的步伐。
另外,宗教信仰也是大航海的另一个起因,很多葡萄牙人想要去世界其他地方传播基督教,和异教徒作斗争。历史学家曾经把达伽马发现亚洲航线的故事命名为“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这里是修道院中一处安静的小展馆,有些更详细的资料介绍修道院中各处历史名画的由来,掠过不表。
修道院出口处右手边是十六世纪著名大诗人,葡萄牙诗魂(写“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诗句)路易斯·德·卡蒙斯(Luis de Camoes)的墓地。大理石棺木朴实庄重。棺木由六只雄狮支撑,石棺顶上卧着诗人的平躺雕像。
诗人双手合十,仿佛在静思冥想。
而另一边,则是着葡萄牙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乍一看,达伽马墓设计得与诗人卡蒙斯十分相似,雕刻精美的石棺上,达伽马也是双手合十平卧在石棺顶部。一个是浩瀚大海的探险家,一个是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两个不安分的灵魂在神奇的教堂里相聚,二位名人象征葡萄牙人精神和物质财富追求的境界。达伽马的成就在葡萄牙怎么吹都不过分,在达伽马发现印度之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内,葡萄牙在非洲、印度洋及远东海权几乎形成了独霸局面。由于新航线的发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欧洲各地的商人都来到了里斯本做生意,里斯本的普通市民购买的商品是当时欧洲其他地方贵族都无法拥有的奢侈品。
热罗尼姆修道院出来,不远处的海边,就是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贝伦塔。
贝伦塔是一座五层防御工事,用来防御位于贝伦区的港口,以及附近的修道院。建于1515-1521年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时期,矗立于特茹河北岸,是贝伦岸边两座名塔之一。此塔不仅是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也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风景点。
它是葡萄牙文艺复兴式代表性建筑,共有五层,外观雕刻装饰深受回教文化影响,曾作为灯塔看守进港船只。是为了纪念1515-1520葡萄牙航海时代而建,也是哥伦布航海出发点,外形像一座小古堡,2层是一个大平台,游客登上塔顶,眺望,吹着海风,可以想象几百年前航海家门出航的盛况,仿佛历史近在眼前。
沿着海边往回走,风景那是相当的不错。
街边小铺,游客就着北风喝酒吃生牡蛎,我表示非常地佩服。
再往前走,就是新建的大航海纪念碑,远处可以看到著名的4月25日大桥,这里确实离市区有点距离。
纪念碑就在对面,但我们走的是海边防坡堤,要绕回到马路上才能过去。
纪念碑十分高大,两面雕刻着葡萄牙大航海的先驱们。
纪念碑内部还是个博物馆,时间有限,没有进去参观。这帮子先驱给祖国带来了无穷的财富,给殖民地带去的恐怕是无尽的灾难。
大航海纪念碑的对面,隔着条大马路,就是早上参观的修道院,中间有个大花园。
在我们回去的电车站旁边,还有家必须打卡的蒲氏蛋挞店。这家声名远扬,别人卖一块五的,这里三块,没办法,一定要吃到才行。
参观结束,回旅店坐的是公共汽车上,顺道看看里斯本风景。里斯本城区不大,脱离了海边,这条郊区回程的路基本就是在山里面转来转去。
到家之后,拿上行李,直奔机场。
半路上,看到比亚迪的专卖店,在繁华的大路口,中国制造的确已经是爬到了产业链的高端了。
一切顺利,我们的飞机将在四点一刻起飞。
欧洲内部大城市之间飞来飞去就像公共汽车一样又方便又便宜,巴黎的机场恐怕是世界上对中文最友好的,所有的标识都有中文翻译。
非常贴心,方便的不行。法语?不需要的。
我们的小旅店,古色古香,胜在位置好,一点儿都不便宜。
晚饭溜达了一大圈,最后在美食之都找了附近大学区的日本拉面馆,出门在外,还是吃点顺口的比较好。
我们以一大碗豚骨拉面作为这次旅游的开始,里斯本只是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