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作家,美国著名思想者、研究者威廉·庞德斯通的新书,强烈推荐。
为什么人们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越来越无知?
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要你需要,就有无数的信息呈现给你。按道理,我们看得越多,应该知道得越多,为什么有人竟然说我们越来越无知?
十个常识
先看以下10个问题,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础科学知识调查所用的10个判断题,各国正确回答比率和答案见文末。
1.地球的核心很热;
2.数百万年来,大陆一直在移动,而且还将继续移动;
3.所有放射现象均为人造的;
4.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5.父亲的基因决定婴儿是男是女;
6.抗生素杀死病毒及细菌;
7.电子比原子小;
8.人类是从早期动物演变来的;
9.激光器通过汇聚声波来运作;
10.宇宙始于一场巨大的爆炸。
也许,你觉得没必要回答,不知道的“百度”不就行了吗。确实,如今我们已经熟悉了使用搜索引擎,而不是记住某个知识,我们将知识外包给了数字共享平台,所有知识,都在云端。
是的,这不是挺好吗?相对人脑,网络更新知识速度更快,网络检索知识速度更快,并且还能更好地找出关联。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搜索”哥伦比亚的首都,你不仅需要懂得阅读地图或搜索技能,还至少要了解两项事实: 有一个叫哥伦比亚的国家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首都。
达克效应
现在我们能够超轻松获取自己中意的有关明星、节目、球队、意识形态和高科技玩具的新闻,它还鼓励我们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过滤,几乎所有新闻类、购物类APP都具备类似功能,你越喜欢看什么,就给你看什么。这样,我们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和注意力就越来越少了。
这倒不在于互联网让我们知之甚少,或是接收到了错误的信息。其风险在于,它有可能令我们陷入“元无知”状态——无法意识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越是无知,我们越是自以为是。
1999年,邓宁和克鲁格首次发表论文《论无法正确认知能力不足是怎样导致过高自我评价的》,提出“达克效应”,通俗地说就是——如果你非常、非常愚蠢,你怎么可能意识到自己非常、非常愚蠢呢?你必须有着相当的智力才能意识到自己有多么蠢……
要寻找达克式的无知者,头一个地方就是去照镜子。
人到底能有多无知?
在探索无知世界的过程中,你用不了太久就会遇到“五分之一法则”。按照这一法则,大约有20%的公众会相信调查员提出的任何愚蠢念头——只要这个调查员胆子够大。2010年,《赫芬顿邮报》上的一篇文章抽样调查了当时的一些民意调查,据说有20%的人: 相信真的有巫婆; 相信太阳绕着地球转; 相信外星人绑架案; 相信奥巴马是个穆斯林; 相信彩票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方式。
如果你觉得 “五分之一法则”夸张,不妨想想当年身边有多少人相信“9.11”、MH370失踪的阴谋论吧。
扭曲的心智地图
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如今,我们对回想起自己从哪里了解到某一事实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强,对事实本身反而不怎么记得,哪怕这些事实非常鲜活生动独特,我们只知道那是我百度来的,或者被我保存在微信收藏里,或者在电脑某个文件夹。
互联网并未让人的智力下降,但它会让人们更难意识到自己对哪些事情无知。而缺乏知识会扭曲人们构建世界的心智地图,这些曲解会影响到人们在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选择、行为和观点。
哪些知识,有用?无用?
一句话,回答所谓“琐碎问题”的能力,跟较高收入、幸福人生、健康长寿是挂钩的。
哪些是琐事?比如:
粟裕是什么人?——厨师、诗人、设计师、哲学家、军事家,还是真人秀明星?
日俄战争和鸦片战争哪个发生在先?
哪一位画家创作了这幅画?(附上《雅典学院》)
古巴在哪?(请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就是这类“琐事”,你可能认为它们似乎跟基本的生存境况或收入水平没关系。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它们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让你大跌眼镜的与收入相关的知识
1.拼写或语法正确的人挣钱更多。
2.发音正确与否与收入水平是相关的,而且相关度很高:在调查里表现最好的人和表现最差的人,家庭年收入的差距达到了5.5万美元。
3.了解体育运动和不了解体育运动的人之间存在1.5倍的收入差距。
4.金融知识比较丰富的人比知识少的人明显占优(这条最吊诡的是很少人知道金融领域的第一公理是什么——复利,很多人以为理财就是买彩票,而买彩票恰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无知的极佳极简方法,有人甚至说买彩票是交智商税)。
让你瞠目结舌的与收入无关的知识
1.科学知识和收入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注意,是科学知识对95%并不从事科学工作的普通民众具有收入“价值”。
2.是否精通俚语(地方话、网络新词等)跟收入水平完全没有关系。
3.文化知识和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小到惊人。这也许可以归结为一种“文科效应”。文化素养好的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主修文科或艺术系,而主修这些学科的人,收入往往比同等教育水平、主修理工科的人要低。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收入水平和理财知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可以理解,但其它结果则令人费解。
还是那句话,收入水平和常识性知识的测验成绩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收入水平与专业知识,包括体育运动知识和正确拼读词语也存在相关性,地图测试和说出民意代表的名字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与科学、历史、名人和语法相关的测试结果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关系却模糊不清。
一种解释是调查结果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下之别。拥有斯坦福大学的学位跟从普通学校毕业很不一样。我们知道,名校毕业生往往能赚更多钱。如果名校毕业生掌握更多知识,这就可以解释知识多寡与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但,名校毕业生收入更高有可能是名校的标签、大学里建立的关系,或者本就来自富裕家庭。
另一种解释是反映了学生知识素养的不同。有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另一些学生却敷衍了事。调查结果有可能反映了参与者在校园内外的学习投入程度。
第三种解释是终身学习的态度。个人理财和体育术语并非学校重视的教育内容,地图测试与一个人对该国时政了解程度相关,也就是说,常识性知识荒芜的人恐怕对外面的世界不太关注,而得高分的人会从同一个世界里大量吸收信息,从而获得广博的背景知识,哪怕这些知识有些肤浅。
事实——琐碎的事实,为什么重要?
举一个例子能很好说明,高手和新手下棋的区别在哪?
新棋手总不停看棋盘,瞻前顾后;
卓越的棋手则对棋局了然于胸,他们的大脑里想得不是一步五步棋,而是若干个整合过的套路。
这些套路,就是大师们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他们将这些事实整体拼合起来,就能获得某种直觉。
而新手总在回看棋盘,就像每一步都要去用搜索引擎。
1931年,爱因斯坦曾写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他老人家没告诉你,没有知识,何来想像?
我们要面对生活和事业中的诸多问题,是那些“不相关”的知识成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类比、灵感和解决方案的来源,如果不知道这些,我们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
怎样成为无知世界里的赢家
政府层面
通过协商式民调,来帮助缺少信息的民众做出明智的选择。即在民意调查之后跟进一轮类似市民会议的大型小组讨论,并对相关事务进行突击式培训。在会议结束后,讨论小组重新回答最初在民调里提出的问题。
公司层面
主动适应这个文化素养缺乏的社会,不要以为自己知道别人就肯定知道。比如,我们都看不懂如今那些复杂的保险合同,那保险业就要尽量减少专业术语,以及做算术题的必要,哪怕是最简单的算术题。比如,制药业要避免歧义。只要有可能,一剂就应该是“一颗药丸”。英国已经用“服用此药时切勿饮酒”替代了“避免酒精”的说法。
个人层面
首先,选择信息含量丰富的新闻来源,这些来源大多具备以下共同点:
1.定制性不强。如今很多新闻APP是你越喜欢看什么就越是给你看什么,你一定要小心,它在封闭你的认知。
2.聪明。它们能吸引那些对新闻本就感兴趣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些消息灵通的人。
3.可以与其它信息相互印证。它们不会假装是独立的新闻来源。
其次,你要努力成为一只“狐狸”
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没有著作存世,只流传下只言片语。最出名的是这一句:“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
这句模模糊糊的话总是萦绕在西方的想象世界里。1953年,牛津大学哲学家以赛亚·伯林为它镀上了一层标准的现代光泽:刺猬是一个专家,能把所有事情都跟重大核心概念联系起来;狐狸是个多面手,对各种方法抱持开放心态,对彼此矛盾的观点也能理性处理。
用俗话说就是,刺猬型的人,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狐狸型的人,知道世界是善变的,破解问题需要不同的工具。
个人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做一个狐狸型的求知者,是合理的也是不得不的选择。
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第一,保持饥饿保持无知。达克效应是你越无知就越以为自己无事不知,反过来,当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你越是知道得多越会发现自己无知。
第二,建立自己的知识坐标系。信息越多,你越需要能快速标定它的能力。不妨建立这样一个坐标系,横轴是无数的事件、事实甚至可以是虚构的故事,纵轴是方法论,若干学科的方法论,比如生物学演化论、历史学三时段理论、管理学控制论、经济学成本收益和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金融学追求确定性等等,这样每一个事件和知识你都能找到它的位置。
第三,两线学习。信息这么多,学科分化越来越细,怎么办?其实学习中有一个另类二八法则,即花20%的时间就能了解一个学科80%的内容。我觉得搞懂两条线就差不多了,一条线是历史沿革,这个学科起源发展至今,有什么变化,哪些大事件;另一条线是对立线,这个学科主流是什么,主要的反对声音是什么,正反面都看看,能加深你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见。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础科学知识调查10个判断题及成绩
首先,作为判断题,乱猜回答正确的比率也应达到50%。那么,50%的有效值意味着零,而这个分数与完全无知是一致的。请看,最后4个问题,回答正确的美国人还不到50%。这项调查有2010名参与者,说明可能存在的误差幅度大约为正负两个百分点。因此,最后4道题低于50%的得分真的反映了整体人口的知识水平。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问题,美国人答对的平均比率为58%。同一项调查也曾在世界其他地区做过,欧洲人(63%)和韩国人(61%)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美国人。美国人的表现优于日本人(51%),比中国(37%)和俄罗斯(33%)的参与者优秀很多。美国人在进化论和大爆炸理论问题上的分数跟俄罗斯人打成了平手(前者为44%,后者为35%)。所有其他国家的参与者在进化论问题上的表现都更好。欧洲人和中国人的正确率是70%,日本为78%。不过,中国人在大爆炸理论问题上的表现比美国人还要糟糕,仅有17%的参与者回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