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内容超出了孩子的发展兴趣
孩子不能凭自己的兴趣发展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提前化
网上经常有人讨论:
孩子还没上学,要不要教孩子认字写字?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
孩子不爱学习,是逼一逼好呢?还是顺其自然好?
一部分家长或主动或被动地“鸡娃”,另一部分家长就认为“童年没多长,上学之前玩个够” ……
其实,这些争论的核心,归根结底在于:学的内容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兴趣?孩子是不是喜欢、感兴趣、愿意学。
要不要教孩子认字写字,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有没有兴趣学。
要不要上学前班,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的孩子对未知有没有好奇心。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学习一切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识字写字、英语、数学、画画、下棋……那怎么“鸡”他也不嫌累。
反之,如果你的孩子对这些都反感、讨厌、深恶痛绝,那怎么玩都玩不够,怎么教也未必会,就别指望将来上了学就能“收心”,上了学前班也不可能适应好。
作者说:人觉得累往往并不是因为事情多,而是在做事前就把很多事当作是一种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同样是学了很多课内课外的知识,报了很多课外班,但有的孩子很快乐,并不觉得累,有的孩子却苦不堪言,每次上课都像上战场。而另一部分什么都不学的孩子,应该是压力最小、玩的时间最多的,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
其实,不是学了多少知识是好是坏的问题,而是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孩子是否能接收,是否能适应。如果一个孩子是通过妈妈讲故事学习的汉字,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孩子很愉快,学习目的也达到了。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要被妈妈逼着认多少张字卡做多少道口算题,那他的学习过程无疑是痛苦的。
因为家长太想让孩子在未来竞争中获胜,这种焦虑心情导致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能力,只是一味地提出要求。
这也是“要不要上学前班”永远在讨论,永远没结论,永远是热点的原因。
不上吧,别人都上了,我们会不会落后。上吧,孩子挺累的,学习压力这么大,童年又被人为缩短了一年。
其实,上不上学前班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如果你怕孩子将来落后,决定要上,就别过分心疼孩子学习压力大(这压力不是你给的吗?)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上,那就痛痛快快玩最后一年,别梦想着你的孩子是神童,上学以后很自然就适应好了(这世界就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儿。)
问题是:即使是上了学前班,就能解决孩子在学习中的一切问题吗?市场上的学前班,其实就是给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教育提前化,孩子的能力有没有达到?能不能接受?接受了是美事,不接受就成惨事——孩子的学习胃口已经坏掉了。
而那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课外班、兴趣班的家长,同样如此。你给孩子报的兴趣班,是不是孩子的兴趣?最好了解一下多元智能发展理论,让孩子优先发展擅长的智能,从事擅长的活动,然后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
结论:
解决了孩子学习兴趣的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就成功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