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流满面到不知如何表达……节哀顺变,愿友保重!”
这是我在深夜里给江岚久隔半年新更文的留言。从她这篇文得知,与我们共同入选出版一书的失联作者刚离世不久。
一想到这位海外优秀的华裔作家,我的心便隐隐作痛。一痛她还没来得及拿到散发墨香的新书;二痛她绝望不可能再回到祖国的遗憾;三痛她在两年多抗癌化疗中所经受的所有磨难;四痛她对医生说:我拒绝放弃。我上有父母,中有伴侣,下有幼儿,我绝不放弃;五痛她在得知生命仅余数月后,仍在江岚辅导下顽强学习散文的精神;六为她丈夫与两个尚在年幼的孩子失去妻母痛;七为江岚痛失好友痛;最后为大家共同编撰书籍失去文友痛。
我突然明白,为何留言久久没有得到江岚回复的原因。原以为大家都在为生存打拼顾不上,为突如其来的抗击疫情顾不上,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她身患癌症后需要时间的治疗与静养。绝好的消息是,江岚已病愈,愿友多保重。
而不能幸免于难的是江岚这位好友,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友—李喜丽,她的名字本可以与大家一起出现在书籍的目录里。惋惜!
我知道江岚在美国的励志奋斗史,同样也听过许多海外华人的心酸委屈史。她与这位同在美国的华裔同行因字结缘,两人的名字也常出现在同一本文学刊物的目录上,她们从知遇之恩过度为抗癌病友。这中间所升华的友情从江岚的追思文可见一斑。
华裔与唐人街在我心里是承载着一种特殊情怀的文化符号,特别华裔在中外混合文化影响下所滋养的与众不同,他们中有伴随着发迹的荣归故里,也有包裹着一些不为外道的心酸与无奈。
与江岚相识于2020年,那之前我被一同学拉进一文学社群作副编辑,在选文中我发现了江岚博士,一篇回国旅记被她写得妙笔生花,国色生香,而在其文采飞扬的背后却流露着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眷恋的祖国之情。后来,只要她出文,我发现就推栏目。
得知江岚在美国一所高校也做国际汉语教育时,我们又多了一些亲近感。她拥有很多头衔:教育技术学硕士、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加拿大华文学会”理事会副主任员;“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外联部主任;“美国人文社科华人教授协会”理事会理事兼外联部主任等。但我更亲切与熟悉文章与微信里的她。
江岚如邻家姐妹般,态度亲切,性格温柔,讲课言无不尽,分析透彻淋漓,她爽快地接受过我两次免费邀约,为我主持的“世界名著分享”栏目助过阵,在面对中美时差问题上,她以牺牲自己生活习惯为妥协,在远隔万里之遥的美国为我栏目的听众分享。她以别人为先的精神令我深为感动与敬重。
她分享的《春江花月夜》与李白专题讲座内容我一直保留着。很多文学爱好者大为震撼与折服,对她的分享好评如潮。而那不久后,我却因一段时期过劳,身体欠佳,索性退出文学社群休息。也因此,与江岚博士等许多文友减少了交流。
去年,我的一篇文章入选一书,在提交出版社前要沟通很多事,主编时不时提醒入选作者注意群信息,我也少不了会进群浏览。
当发现江岚在书目中出现时,我开心极了。我们终于可以在一本书的目录中相伴了,这可是一种永久的纪念。看来,有缘人兜兜转转,还会相遇。
江岚留言,想让主编把另一篇作者的稿子加入书中。但负责沟通作者授权一事的工作人员回答她,那作者失联了,多次沟通都得不到授权回复,于是只能无奈放弃。
江岚又补充说,那位作者一直都很高兴自己的文被收录在书目中,她曾热切地期待过书的出版。
夜深,不再见人说话。可江岚这句话,却似藏着什么无法直言的秘密般。为何?“她曾热切地期待过书的出版。”
睡不着,干脆去翻看江岚的网页瞧瞧,这一瞧才发现,相隔半年都没发文的她在当晚发了一篇新文。
文的内容竟是追忆正在寻找授权的那位失联作者—李喜丽,她因抗癌失败离世于2021年年底,生命的句号画在47岁。
我感慨,江岚明明可以告诉大家,可她并没有这么做。她无法为她逝去的文友授权,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奈。她不愿为难人。
怀着深重的心情读完江岚的追思文,又去链接李喜丽的页面,发现她最后一篇文章的显示时间为2021年9月12日,那是一篇记录她亲眼目睹美国9.11双子塔倒塌的回忆文,文字中透露着强烈的画面感,令人无奈又震撼。这让我稍稍出神,想到当时所在集团公司发纽约港的一批货物因9.11在大连港严重滞留之事。
李喜丽的很多文都在写病中治疗与孩子,而我看她的照片,也是有微弱记忆的,只不过简书上人太多,缺少沟通的人基本便被淡忘了。
江岚用了很大的篇幅追忆她这位同行兼学生。说她俩都属于那种有感而发,有感才发,利用零零碎碎的日常时间,断断续续,不停码字的人。
她俩对美国新移民生活的现实,从种种不适到渐渐习惯,不免常想起渐行渐远的中国故乡。“祖国”两个字是心中最深的爱,只有在海外有生活经历的华人才清楚那种感受。
江岚介绍她与李喜丽是逡巡在字词句读里的情谊。并介绍最近几年的李喜丽创作进入井喷期。短篇小说、散文、诗歌陆续获奖。
2019年5月,李喜丽第一次做大手术。2020年11月底,江岚说自己被诊断出肠道癌。她们两个从此相互鼓励,一起加油,对抗癌症。
李喜丽2021年1月18日通过国内亲戚注册了简书,情人节当天在“简书”贴出她与丈夫的故事《缘份天注定》,当日便冲排行榜前位。但我们不知的是,当天晚餐之后,她的病再度恶化。
3月,江岚应几个文友提出开设一个散文创作班,李喜丽得知一定要跟着学习。那时,她已在病榻之上。她要每周跟班学习,听课,写作业,交作业,一遍遍修改。
江岚偶尔在她学习打开的摄像头里看到的,是她一周比一周清减下去的苍白模样,但她精神头始终昂扬。镜头中的背景里,会显露各种仪器的边角,管子的断片等。
5月,李喜丽的散文《清明时节》被收录入我前面提到的那本书里。江岚说当李喜丽得知书已进入出版流程中,精神为之一振,连病中的容颜都闪亮了。
6月初,医生建议李喜丽放弃治疗,同时告诉她生命仅余数月;7月,她又一次缺课;8月初,江岚的散文写作班暂告一段落。但江岚说自己一直没有因知道她的病情而放松要求,在她生命中最后短暂清醒的岁月里,她所交上来的每一篇文字,都被江岚狠狠批改过。因为江岚知道,她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把写出来的文字打磨得更好。
瘦到100磅的李喜丽,在10月中还给北美作协的责任编辑提交了两篇约稿,江岚一如既往地给她审阅标注,李喜丽照例虚心诚恳,回复:学习到了!又说:刚结束了12天的放疗,还能吃能睡,虽然吃得不算多。
江岚与李喜丽亦师亦友,她们都在用心照不宣的珍惜之情面对着彼此,不要告别,永远不说告别……江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尊重李喜丽,她用自己最大的克制力把这位癌症病友当作正常人看待。我无法想象,江岚表面的强作镇定与背后汩汩流淌的泪水,这超脱友情的勇气得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我真心希望书籍主编能收下李喜丽的文章,就当帮她实现一个遗愿。江岚的期待已经放在微信里了,大家都明白。
江岚眼里的李喜丽,她的语言、文字无不演绎一股永不言弃的生命精神。愿这种对生命的敬畏能长留人间不会消散。逝者已逝,愿天堂不会再有病痛!
愿生者坚强。让我们珍惜并呵护生命里的每一份缘。愿我们都能健康平安地活着。愿疫情赶紧消失。
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不论在哪里,我们的心都始终在一起,汉字是我们的缘,祖国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