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实习医生,每一天穿上白大褂忙碌在科室的每个角落里,没有自己的情绪和时间。医院比教堂和机场见证的离别要多得多。我看到过各种人面对疾病的情绪,悲观、积极、消沉、愤怒、放弃、忍耐…可我无法感同身受却又身在其中。
(一)
肝胆外科,实习第十六天。
外科病房里永远充斥着嘈杂和凌乱,每天从医用电梯走出来的时候,病房里的燥热和压抑就传了过来,病房不够住,走廊的过道两侧加满了病床,科里的各个小角落坐满了眼神疲惫又木然的家属。
我小心翼翼穿过走廊,生怕自己厚重的羽绒服不小心勾在哪个患者的输液上,这样的医疗事故不是没发生过,临近年关,患者愈发多了起来,也让我们这些实习生更小心谨慎起来。
回到办公室,看了看今天的日程安排,没排手术,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带着一沓检查报告和自己查的资料,准备和老师一起查房。
病人甲术后第一天,未进食,切口状态良好,病人有轻微疼痛感,手臂上埋了两个针头。
病人乙术后三天,切口愈合良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营养稍差,整体恢复良好,我注意到他妻子满是疲惫的脸和沙哑的声音。
病人丙急性胰腺炎伴发脾脓肿,急性病面容,等待检查回报准备手术。
我们一张床一张床询问检查,这样的工作一直重复在我的生活里。每天上班的第一项的查房,让我不得不直面这些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痛苦:无奈,焦急,疲惫,愤怒,失望和期待。
很多时候我不禁开始担心,医生做久了,每天面对如此多的疾苦,听着痛苦的呻吟,会不会比常人更加冷漠?
(二)
查房过后,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下医嘱,这是一个反复复杂需要谨慎小心的工作。每个患者每天要注射各种各样的药,我不禁开始感慨科研的进步,这真是除人类之病痛,筑健康之完美,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走廊一阵吵闹打破了科室里压抑和闷热的平衡。
我急忙跑出去,一个穿着病号服的患者,不,准确的说是,他穿着病号服的裤子,上衣被自己撕烂了,大小不一的挂在身上,他的面容和常人不同,嘴里念念叨叨的说着我听不清的话。两名护士拦住了他,他的儿子和老伴在身后追了出来,拖住了他。
一时间,狭小的走廊显得格外拥挤和吵闹。
他依旧用力的挣扎着,嘴里不停的蹦出我们听不懂的词语,他转个身想冲向我们的办公室,我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老师急忙挡在我们的前面,我好像看见他眼睛里的绝望,不安,还有愤怒。
几个人高马大的家属帮忙制度了这个男人,护士给他注射了安定,然后送他回到家,最里面的病房。
病房里显得格外沉闷,我起身帮护士姐姐收拾走廊凌乱的东西,抬头看见了走廊里的病人,有的明显害怕被误伤,有的害怕自己会变成他那样,有的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还有的人一脸漠然。
我轻轻叹了口气,人间冷暖,在医院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这样了,但这一次,尤为严重。
他是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性脑病。
简单点说,这个男人,疯了。
他不是我们组的患者,我对他了解并不多,只是大概知道病情进展得很快。
一上午的忙碌让大家很快忽视掉了这件事,直到中午的时候,我在去病理科的楼梯里,碰见了这男人的儿子。
他掐了烟,定定的看着我,我在离他几步的时候停了下来。
“我知道你是胰胆外科的大夫,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爸还有没有救了。”他的声音很低。
“这位家属对不起,我不是您父亲的管床医生,具体的病情您还是要问李主任,我只是个实习生,不太清楚。”我如实回答。
“我爸就是个胰腺炎,怎么就疯了呢?”男人苦笑,又拿出一根烟,却迟迟没有点打火机。“我看他这样,我真是难受啊。”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默默站在原地,听他说话。
“我爸是老师,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形象,可如今这样了,真不知道他心里苦不苦。”男人点着了烟,猛吸了一口“也是,他现在估计什么都不知道了吧。”这大概是深深的无奈吧。
“小姑娘,我问你,如果我们现在不治了,最严重是什么后果?”男人突然盯着我,吓了我一跳。
“您说的不治了,是放弃治疗的意思么?”男人点点头,继续看着我。“这位家属,您要冷静,现在还有希望,如果放弃了,真就没有希望了。”
“你一个小女孩怎么会懂呢,如果这是你爸,你怎么办?”男人不再看着我而是把眼睛投向了窗外。
我走下楼去了病理科取回报。
(四)
下午查房结束之后,我跟着主任去了这个男人的病房。
老人眼神混沌,皮肤苍白,衣服穿的歪歪扭扭,手被固定在床边方便输液,架子上挂着三个药袋,黄色白色的液体不断地输入老人的体内。坐在一旁的老人疲惫的坐在椅子上,我看不出她眼睛里的东西,好像是绝望,无助和期盼。
主任对老人的儿子说“胰性脑病病情复杂,我已经请了神经内科和精神科会诊,如果状况还不好,就转去重症吧,也许会还有转机。”
儿子没说话默默地点了点头,旁边的老伴眼神复杂望着自己憔悴的丈夫。
病床上的男人眼窝深陷,脖颈处还有几条红色的抓痕,兀自的盯着天花板,双手双脚被固定在床的两侧,我看不出他的情绪,是无奈吗?
当我们正要走出病房的时候,病床上的男人开始挣扎起来,嘴里呜呜得说着什么,我不由自主的走到他跟前,老人眼睛直直的盯着我,上半身稍微抬起,向前抻着脖子,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我盯着他嗫嚅的嘴唇,想分辨着他嘴里吐出的音节。
“让我走吧让我死了吧。”老人的话格外清晰,病房里的所有人都听见了。
我怔怔的看着老人,身边传来了他老伴哭泣的声音和老人儿子的叹息声。
主任安慰了两句,家属表示配合,我们走出了病房,我回头看了一眼老人,她他的眼睛里全是失望和愤怒。
那天之后,老人几乎再没说过什么完整的一句话。
之后,老人被送去了重症监护室,我去看过一次,身上被插满了管子,带着呼吸机,显然,老人病情的恶化超过了预期。
回到科室里,我听见一个患者小心翼翼的问我的老师:“大夫,我会不会也发展到胰性脑病?”
“放心吧,一般不会的,你要配合治疗,放松心态。”
老师离开的时候,我听见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如果有一天爸也这样了,你就让我死了吧,我不想遭这个罪。”
我看见女儿的眼睛湿了。
(五)
回到办公室,我问老师,如果患者选择放弃,家属坚持,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抉择。
老师没说话,想让我自己回答。
我沉默了一会,“病人连最基本的生命尊严都没有了,那种疼痛可能是无法想象的吧,但家属苦苦期盼,我们作为医生,真的很难选择。”
“当时我初到临床也有你这样的困惑,但渐渐地,我知道了,我们作为医生,没有权利干涉一个家庭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其他的,我么什么都做不了。”老师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的父亲这样了,我一定尊重他,让他有尊严的活着。”
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换成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们从小的教育里,唯独缺少离别的教育,因为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的含蓄相违背,但离别往往是我们生活中最突如其来的一件事,我们拼命地想把这一瞬间无限延长放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