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1. “睡眠和死亡是不显现的,在我的生存着的世界里,没有半点睡眠和死亡的位置,在它们来临时,我的世界已经塌陷了。”——方向红对胡塞尔C手稿中反复讨论“非现象学的”现象的诧异
2. “后来我反省,当时之所以有如此感受,原因可能在于我全盘接受了胡塞尔早期的思路:显现、直观、被给予、明见、还原、结构、描述......把胡塞尔已经说过的话当作定论,把胡塞尔尚未踏上的道路视为禁区。”——方向红认为胡塞尔思想中还可能存在着其他类似的越界
胡塞尔的越界
3. 布伦塔诺:心理现象→意向概念(源于中世纪)→内实存;物理现象
4. 胡塞尔越界布伦塔诺:意向对象(意向相关项Noema)→“既不在意识活动或意向活动之内存在,也不在它之外存在,它意向地存在。在语言表述上,这里迈出的是一小步,但在思想方式上,是一大步,它跨出了布伦塔诺为表象设置的界限。缺少了这一步,不仅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分析无从谈起,就是整个现象学也失去了根基。”
5. 康德:范畴(康德意义上的“概念”)→不能直观;若能直观→“先验统觉、先验想象力不是单纯发生在知性阶段,早在感性阶段就已发挥作用了;从先验感性论角度,先验图式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说明;知性原理也许不过是一种伪装的感性原理而已。”
6. 胡塞尔越界康德:直观→“分解为意向及其充实”→只要我们把感性直观的成果理解为范畴含义的充实,那么范畴直观也符合这个定义。
7. “将先验想象力和先验图型引入到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之中,我们就能理解,Noema正是先验图型的相关物,它还没有但正在成为含义或对象,因此,无论是将Noema看作含义,还是看作对象,都有失公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与其像康德那样,把先验图型视为联接表象和概念、感性和知性的第三者,不如将其当作低于表象和概念且为它们奠基的在先者。”
7. 近代关于“意识”的观念:“意识总是主动的、清醒的、警觉的,意识总是明确地知道自己在意识。”
8. 胡塞尔越界该观念:内觉察(Innewerden)→“被意识到(bewusst)还不意味着被知道(gewusst)”,约等于“对环绕这个某物的视域的意识”;C手稿中最基层的时间化过程——原素(Urhyle)之间的联想或融合是自动完成的,自我或意识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构造过程,整个过程实际上“处于不清醒状态(Unwachheit)中,处于完全的无意识(Unbewusstsein)中,处于无主动性(Aktlosigkeit)中。”
9. 胡塞尔越界传统主客二元对立:早起意向性,“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在意识活动中,首先成为主题和对象的是某物,自我只是匿名地活动于其中,只有当意识活动对自身产生怀疑时,或者当意识主动地反思自身时,自我才正题性地出现。”——自我与其对象或自我与非我根本而言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体之两面;C手稿中,感觉材料→返回到质素(Hyle)→溯回到使时间得以可能的原素(Urhyle),即“原非我”→引起自我对该原素的朝向→自我的觉醒。——这两者之间虽可抽象地划分彼此,但无法在逻辑上和时间上区别先后(将主体与客体、自我和非我引回到前对象、前主体的一元论的基础上)。
海德格尔的越界
10. “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越界是一次伪越界,而他中后期真正的越界由于没有特别的声明,反而淹没在各种新颖的言说里,沦入晦暗。我们既不能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为不可移易的真理,把活生生的思想变成僵化的教条,也不可在未经省察的情况下轻易地放弃胡塞尔的理论疆界。”
11. 学界通常认为的“伪越界”:胡塞尔→意识、自我和意向性;海德格尔→存在、此在和超越性。方向红认为,“两者的不同只是语词上的,它们之间的对立仅是表面上的,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也是一种生存论分析”,“发生现象学不仅具备生存论分析的诸环节,如此在、在世、在之中等,还由于意识和自我在其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超出了生存论分析的范围”。
12. 海德格尔真正越界胡塞尔:“胡塞尔的意识或多或少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在场性,进而言之,哪怕是在未觉察的意识中或在全然的无意识中,意识总以某种方式在发生、在运作;与此相反,海德格尔的存在却以这样一种奇异的方式展开自身,当存在者存在时,存在已经“消逝”,甚至我们可以说,存在者的存在是以存在的自身隐匿为前提的(不在场),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承认,基于存在论差异的二重性,存在从未在存在者或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上到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展开方式?在显现之前已经隐藏,从未来临却早已“消逝”,自身缺席却给出对象,这样的展开方式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