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看《朗读者》,只因在下着小雨的时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听到了徐静蕾朗读的《奶奶的星星》,我对徐静蕾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没有看过她演的一部电影作品,只是听说她是个文艺女青年。她读起来的时候声声哽咽,也能感受到她在强忍着,可是从那声声哽咽中我能想象她梨花带雨的样子,那字字句句中流露的情--对奶奶的爱。我最喜欢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把人的气质与诗书联系起来是再好不过了,就好像在雨天品一杯茗茶,微雨翩翩,茶香悠悠,雨的清凉和茶的淡香混合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一种绝妙的搭配了。
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所以每逢遇到散发这样气质的人,总是免不了要一番赞叹与羡慕。“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世人万千种…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这是一句来自电影《怦然心动》里面的台词,是赞美爱情的相遇,可我觉得,不光是爱情,就我们本身普普通通的生活而言,遇上这样一位有气质的人,成为这样自带光芒的人,而不是个平庸的人该有多好。
当然,“不忘初心”却又是最难的,在我们年少的时候,不谙世事,就像一块美玉,全身剔透无瑕,思想是那样纯洁,可是,谁又不会长大呢?上高中的时候,最讨厌的是副食店里的售货员,她们几乎都是学校老师的妻子,开始的时候,作为小女孩,对她们总是羡慕的,因为丈夫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自己也就卖卖货,况且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学生,整日有书声琅琅,在青春洋溢的校园中可谓是岁月静好。但是,这些女人却浑身透着一股世俗之气,她们大都是35-40岁的年纪,头发要么是黄且直,要么是黄且卷,都要搞得油光可鉴,然后穿上皮衣,皮鞋,喷上点香水,在店里趾高气昂的走来走去,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论常理,不管她们是哪位老师的妻子,我们都应该叫她们师母,我们想象中的她们应该是受了诗书熏陶的,总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学校买东西是刷卡的形式,于是我们师母为了蝇头小利露出她们粗俗的嘴脸,能多刷就多刷,当我们与他们理论时,她们用那种大人不屑一顾的眼神白了我们一眼,并且理直气壮地说:“不买拉倒!快走快走!”,就好像她们面对的不是稚气未脱的学生,倒象街头的乞讨者,那种眼神把我内心的厌恶激发出时的感受,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也发誓,长大绝对不做这种刻薄的人。每次听见这群女人在讨论着自己外出各个国家,似乎学业有成的孩子,还有她们混出名堂的同学,我都不敢相信,难以想象这样低级趣味的人为什么会跟那样优秀的人扯上关系。当然,这也有可能只是我的个人偏见,优秀也好,平庸也好,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又有多大的关系呢?这些本不该成为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我喜欢林徽因,她的“人间四月天”读来让人神清气爽,她的爱情留给后人无穷的遐想;我喜欢杨绛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最爱那句“我不与任何人争,与任何人争我都不屑”;如今,我最看好的是董卿,她就像是一朵白百合,气质温婉动人,现在的美女很多,才女也很多,但是董卿只有一个,每次从她口中念出的话语真的想风儿一样抚慰人心,她知性,优雅,大方,但是这样的董卿也有不能触的过去。谈到父亲对自己小时候的苛刻的教育,她总是不由得流下眼泪,这时候的她从舞台上的一位女神变成了一位女儿,展现的是自己成名前的疼痛蜕变,冷暖人生,这样的女神却更加动人。无论是《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的主持,都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满腹才情,情感细腻的董卿,让人不由得被吸引。
关于读书,我只是在初级阶段,但我知道不能停,没读书的时候,我就像是在深海中的一座孤岛上存活,我只有恐惧,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目光短浅。读书在短时间或许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现实的功利好处,但是至少让我们明白世界很大,大到平时让我们难受得想死的琐碎变得不值一提,难受的人很多,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当你读到这句话时有所感,这就是好处。人的气质慢慢改变,你所读过的书都会为你的气质添分,“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