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两则新闻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都和孩子有关。或者准确一点说,都和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关。
事件一:在深圳某小区,一名7岁的男孩在小区里骑车玩耍时碰倒了3岁的幼儿,由于男孩心里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便在事发后逃回了家里。
自己设想了一下,假如看到我的孩子从外面玩耍回来,发现她脸色不对,直觉告诉我孩子出了什么状况时,我会怎么办?
当然,毫无疑问,我首先会关心地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这也应该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反应。
而当我得知自己的孩子因为骑车玩耍不小心将一名3岁的幼童撞倒在地,我会作何反应?我想我很可能会责备她两句,告诉她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先将被撞倒的孩子扶起来诸如此类的话。
然后呢?我想,应该就没有然后了。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件什么严重的事,而且孩子也非故意,就没必要纠缠不休。况且在我看来,我已经教育了自己的孩子,让她明白了“以后”该怎么做。至于我的孩子是否真的明白,那我就只能从她原本惊慌失措的眼神中善意地认为,她已经从中接受教训了。
但是,这名7岁男孩的父母接下来所做的一系列事情,让我感到汗颜和敬佩!
首先,男孩的父母看到玩耍回来的儿子神情异样,便仔细地询问原因。得知儿子的所作所为后,意识到了儿子的行为不对。
其次,如何让7岁的孩子意识到这件事做错了?他们没有责备,更没有打骂,而是认识到正好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教育儿子,便让儿子手写道歉信。让他知道撞了人就这么一声不吭地逃回家来的行为是错误的。
最后,男孩自己手写道歉信,父母绝不替代,不会的字用拼音。写完后又不知道被撞的孩子住在哪里,他的母亲便要求他将道歉信再手抄6份,分别张贴在不同的单元门口,以便寻找到事主,登门致歉。
事情的结局是:被撞倒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便带着男孩特地登门致歉,请求对方的原谅。而对方家长说孩子虽然被撞倒了,但并无大碍,所以也就不用道歉了,可谓皆大欢喜。
事件二:在成都某共享健身房内,一名小女孩在一健身器械前玩耍。由于该器械有一个拉手可以回弹,所以小女孩不小心在拉手回弹的过程中击中了健身器械上方的喷头,导致健身房内水花四溅。
发生这事的时候,小女孩的母亲正在不远处坐在那里看手机,神情专注。
因为是共享健身房,平时里面没有工作人员,想要健身的人通过扫码的方式进入。所以,见到闯了祸,小女孩害怕地躲开。可能是听到有人惊呼,小女孩的母亲才从手机中回过神来。
那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小女孩的母亲该怎么做?我想,正常的做法是应该要想办法善后,比如赶紧寻找开关关闭水龙头,或者打电话给这儿的老板并在原地等待。
可是,小女孩的母亲见状,竟然一声不吭地拉着孩子离开了健身房,仿佛这事与她们无关!
如果不是和老板熟识的另一位顾客赶紧致电老板赶来善后,估计健身房很快就会“水漫金山”。为此,健身房李老板很是气愤,因为四溅的水花不仅弄湿了地板,也导致周围部分健身器械遭到了损坏!
事件的结果是:小女孩的母亲后来被找到,注意,这里是“被找到”,而不是主动承担责任。才赶来健身房,评估了损失之后再商量赔偿事宜。
两件事情好歹最终有了结果,而两个家庭对待“熊孩子”闯祸应对处理的不同态度,相信会给两个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影响。
什么是教育,《后汉书》上有一句话: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如果父母只会要求孩子,却不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又怎么会心悦诚服地养成好习惯呢?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009/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