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大学毕业十年了,早就计划将自己的成长印记用文字细细记下,可求学、工作、婚恋及孕养等一个接一个的人生课题赶着我走,眼看就要三十五岁了,我不得不快马加鞭,将内心的故事一一道出。我的人生旅途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感天动地的情感,有的只是我实实在在于某地存在过的碎片生活或为生存而奋力抗争的小事小情。这些星星点点,拼凑着一个农村小女孩如何学习,如何生存,如何走向城市,如何走向人生的一种生活形态。其中,有我在懵懂的童年看待周遭生存环境的视角,有我在心仪的大学进取与奋斗的努力,有我在无助的大都市自立自处的尴尬与幸运,有我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爱情婚姻的徘徊与抉择,有我在高房价高消费的城市的持家之道等等。
仅我之笔力,能言无不尽吗?不知。
你如此喜欢写作,能有多少报酬?不奢求。
你为什么要写这些?因为我在那些时空下存在过。借文字记录自己,就如用手机玩自拍。
曾经,我称自己有沉稳式的自卑情结,有话不敢妄言,甚而郁结于心。那其实是顾虑:未经时历事的我何以了然社会百态,察觉生活之微?也许,白发苍苍,暮之将至,再将心曲慢慢诉于笔端,那才叫真切、诚挚的生活浓汁。而我在现今的时间缝隙,偶有机会就有着表达需求。不如现在就道出,作为反思生活的一种表现。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以说的都可以说清楚,对于不可以说的就必须保持沉默。”我的生命体验中,需要保持沉默的部分很欠缺,可以说清楚的话就一箩筐了。其实,可以说清楚的也没有说清楚的必要了。有时候人是如此的矛盾。所以,想说的时候就说出来,不想说的时候隔一段时间,换一种叙述方式甚至叙述技巧再说。有时觉得自己在表达,有时候觉得表达这种方式或表达本身是在解释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是一秒钟的沉默,也可以是无限的絮叨。在沉默与絮叨之间找到言说自己的尺度。
记得在大学时的一个晚课时间,我迟到了,轻踩地板,还是有吱呀的脚步声,但仍能听见哲学老师讲否定之否定。心灵的触动瞬间让我见着了哲理的焰火,几乎是跑进教室,来不及后悔自己的迟到,只顾端坐聆听,如蛮荒之地的跋涉者寻觅到第一束亮光般不知所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的上升。我的思维要升腾,甚至跨越。因为我好像能感知思考的灵光在闪现。我要光,微光,灵光,强烈的,刺眼的,都不计较。唯有能给我提点,助我思考,皆我所需。从此,我也有了回走来时路的习惯,还有了各种与往日不同的感慨,歉疚的,感恩的等等。凡此种种,总要有一个路径慢慢流淌出来。文字书写,从某种程度来说,已成为我人生的必需,就如吃饭穿衣。
既然表达已成为一种诉求,那就顺便将这些都晒出来,与大家沟通交流,也是探讨生活的一种方式。另外也希望敦促自己利用好闲暇时间,及时记下所感所想。记下自己对生命的各种体验与感受,娱人乐己,不失为人生乐事。
2016年10月4日 下午11:16
七所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