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一本书,手头都要有一只笔,或者打开手机的便签,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记录下自己阅读时所有的心情和感触。
很幸运,自己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紧接着,就是《生活之路》,我不知道我们的生活应该什么样的,可是我却知道应该怎样的生活。
记得看《沉思录》,书里说,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知道退入自己的内心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可以想象我们都曾经是软弱和细腻的,不管是求学还是去工作,刚开始或多或少因为年轻都曾经质疑过一次,可是很多路是没人陪我们的,只有自己一个人。
生命中总有称作使命的东西,可是有一天突然想,当我们拋却它――拋却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生命里还留下什么?所以,只有真谛,可以说,立身之本,也可以说,就是如何认真的去生活。
总想做一个有教养有内涵的人,也不必非要去布达拉广场喂喂鸽子,也不是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生命总要寻求物质和精神的平衡,总是结束的时候又会开始,我们总要懂得一个道理,无论在哪我们都是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不去朝慕,有人说,如果自己待的第一个城市是巴黎,即使以后不在巴黎,也可以过着巴黎的生活。
教养、内涵只求心安。生命里也需要文化,博爱,和一切能让自己心安的东西。很多品质也会变成营养供我们去汲取和吸收。
对,还有浪子回头,小说总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也应该是人生必有的品质,有人说,它被称为自我救赎,是一个内在的灵魂自我觉醒,就像《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托马斯,不管之前我们总过着怎样的生活,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的去过善的生活,觉醒内心深处不通程度下的灵魂,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可以自我苏醒的,几年前,去了很多次曾经去的一家庙宇,也是在那一次,不经意的回了一次头,看见了门后四个醒目的大字,回头是岸,一瞬间我也相信了宿命的神奇和学会内心深处对生命,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学会每天提醒自己,去过善的生活吧,学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20几岁给自己一个人生观,德不孤,必有邻。就是这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怀有无限珍贵的品质,做一个自己都喜欢的人。
还是喜欢深刻,一种冥冥之中自己会选择的生活方式,散漫中带着别样的魅力去生活,让它变得丰富有意义,而一切的所有也不过是多学了一次插花;在繁华都市夜夜笙歌中学会保持自己心中的一处明台,不必喧闹;我相信,生活也是一直向前的,我们总会背负起人生的希冀,满怀真诚与热爱一路高歌。
趁着年轻,如果哪天发现自己丢了一些品质,别灰心,趁着月色,把它找回来,因为它还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