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西藏
之四 日喀则的季候
去过西藏的人们,无不折服于西藏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平均日照时间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拉萨被称为“太阳城”,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间也相去无几,每年在3000小时左右,是内地的三倍。此外,由于海拔高,阻挡阳光的空气稀薄,这里的阳光格外地热情奔放,灼灼的阳光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肌肤表现得格外明显。天长日久,生性爱美的姑娘们,脸蛋包裹得再严实,也难免留下特有的印记,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原红,小伙子帽檐拉得再低,也多晒得黝黑黝黑,乍看跟非洲人差不多。
近年来,有科学家发现在青藏高原的大气中有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即使在乌云密布的时候,阳光中直射下来的紫外线也要比北方天气晴好时强烈得多。人在户外,如果不注意防护,忽视了太阳的威力,一时半会儿倒晒不黑,脸皮受屈却是难免的。初来咋到,许多人不明就里,有过惨痛的教训。一次亲身经历,令我至今耿耿于怀。受佛教的影响,藏族同胞戒杀生,只吃牛羊肉,不吃驴肉、猪肉,更不吃小的动物,比如兔子、鱼、鸟类,因为一头牛或者一只羊可以填饱许多人的肚子,好多小动物才能够一个人吃。他们对游客和常住西藏的外族人钓鱼、打鸟之类的行为也极为反感,有时甚至发生冲突。市区汉族人多,国外游客熙熙攘攘,近年来,钓鱼似乎得到了默许,小小的钓竿,杀伤力毕竟有限。初到日喀则时,听一个老西藏说,这边的鱼很傻,对人没有戒心,甩钩就上,几乎是手到擒来。1999年国庆节后的一个周末,济宁队的队长、在市二中支教的老高相邀到年楚河钓鱼。素闻他是垂钓高手,有机会学习一下当然很高兴,结果走得慌,忘了带太阳帽。到了年楚河边,在预定地点碰了面,一行四五个人寒暄了几句便投入战斗。老高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说:“怎么,没带帽子?”这一点见了面我就意识到了,一经别人提醒,心里虽然很懊悔,嘴上却不愿认错,于是装出一幅大大咧咧地样子说:“没事儿,我脸皮厚,不怕晒。”那天,又适逢有点阴云,阳光时隐时现,羞羞答答的,也没觉得怎么晒。也许是因为前不久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比平日湍急的缘故,一直坚持到吃午饭时,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几个新手尚且不是滋味,老高是垂钓老手,名声在外,众目睽睽之下,竟然空手而亏,自然更为扫兴,中午大家在老高那里弄了几个菜喝了点酒,就各自打道回府。累了大半天,回到宿舍,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下午,起床后,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照一照镜子,只见额头焦了一大片,好长时间一直埋怨那个用脚丫子投票的促狭鬼。后来又与老高、聊城的队长老陈等几个人相约去过一次,不仅空手而归,穿过贡觉林卡时,一不小心挂到树枝,把鱼竿弄折了,此后便彻底打消了钓鱼的念想。老高因为离得近便,出校门向东两三百百米就是,经常独钓年楚河,往往还收获颇丰,吃不了就晒成鱼干,留着以后慢慢享用。2000年7月,知道我老婆孩子到了日喀则,他专门跑到市一中来问候,带来了一大包鱼干,我们一家三口享用了好几顿。做法很简单:充分浸泡后,上锅清蒸,食之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样子却与我们常见的青草鲢鳙等河鱼大不相同,头大,身细,无鳞,看起来很凶,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鱼种,现在想来应该是西藏的特产吧。
但藏族同胞打从心眼里热爱阳光、感激阳光,因为终年普照的阳光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即使寒冷的冬季,日喀则白天的气温也在零上好几度。阳光从澄澈的空中狂野地飞泻而下,空灵、透彻、热情奔放,如火如箭,仿佛无敌的存在,甫一出现,严冬的寒气便作鸟兽散。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就象置身于温暖的春天。大家上街时,穿着也不比我们北方更厚实,不过也就是毛衣毛裤、羽绒服之类的。随着太阳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灶、太阳能电灯等太阳能装置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家用太阳灶烧水、做饭,作用不亚于内地的煤气炉,投资不多,不用砍柴烧火,既节能,又干净,的确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装置。
我们的宿舍前就有一个太阳灶,据说是学校专门为教学队的老师们置办的,不过大杂院里的四五户人家都抢着用来烧水,成了公用的茶水炉。仔细观察其结构,其实非常简单,由支架、表面经静电喷塑处理的锅形的反光板、底架等三部分组成,烧水时只要调整好方向,使焦点对准壶底即可。把壶放上后,人该干啥干啥,中间及时调整一下方向,水很快就烧开了。夏天,烧一壶水只需要15分钟左右,一天下来怎么也烧个十来壶,足够我们六个常住人口日常饮水之用,冬季略微慢一些,往往供不应求。
稀薄的空气保温性极差,每到太阳西下以后,气温便迅速下降,因此,在整个西藏,一年的温差不大,一天的温差却很大。日喀则的冬天,夜间一般在零下15度左右,昼夜温差近20度。在市区的几个学校,市一中建校最早,近年来也没有援建资金注入,沿用了几十年的校舍显得非常陈旧甚至有些破败。其他学校教工宿舍都换成了新楼房,市一中却还是是几十年前的老土坯屋,不但没有取暖设施,而且透风撒气的,冬季寒气逼人、滴水成冰。好在学校都是走读生,没有晚自习,我们一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半躺着看看书,听听收音机、音乐。电视呢,学校没给配,我们也始终没有舍得花钱买。
也许有人以为,西藏的冬季白天如此温暖,夏季必定非常炎热。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而特错了:西藏的夏季不但不热,还异常凉爽。每年的7、8月,山东一般平均气温在35度左右,有时三十七八度,甚至超过40度,许多时候,没有空调,简直是无法忍受的。而此时的日喀则,天上虽然阳光灿烂,气温却凉爽宜人,白天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5度左右。在室外还可以穿件短袖衫,室内是无论如何也穿不住的,一般都穿长袖衫,怕冷的还要穿件背心或者外套。走在街上,路人的穿着五花八门,有穿背心裤衩的,也有长袍马褂的,甚至有穿毛衣的,也没人感到奇怪。我带来的一些短袖衫基本没有派上用场,短裤更没穿过,成了压箱底的累赘。所以,为了减少将来的负担,2001年春节前回家时就直接把这些一并带了回去。晚上顶多十度左右,睡觉时,必须盖上棉被。真可谓绝佳的避暑之所,绝对没有蚊虫叮咬之苦。在我们山东,夏天有时贪图风景,在露天的地方吃个饭,一桌人都有滋有味地大快朵颐,唯独我却要腾出不少时间驱蚊、挠痒,好像蚊子只围着我一个人转,每当这时候,我更加地怀念西藏。
日喀则的雨也极有特色。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过不来,日喀则降水不多,一般每年四百多毫米,大体与山东内陆差不多。截然不同的是日喀则的雨水非常集中。每年的七月,日喀则进入雨季,之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雨。也许是地势高、空气稀薄的缘故,日喀则的雨明快而有力,简洁而洒脱,酷似高原人的风格,而且通常都是傍晚开始、夜行晓住,大白天很少下雨。因此,人们外出,基本上没有带伞的,却一般不会遭受淋漓之苦,迥异于内地“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