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教授在《课程的逻辑》一书第四章节——《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论述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令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触。书中提到:“教育不仅是授于知识,而且在与训练并形成能力。”基于“训练”的定义,过去至今形成的训练模式主要有“形式训练说”: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以形成的学术体系学习现成的思考方式;另一种是“实质训练说”:则是以现成的成人社会为模型,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儿童自然地溶化于成人之中,以求得现存社会的进步。前者是着眼于过去的教育,后者是着眼于现在的教育。但是在21世纪,面处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必寻“基于思维的创意与跃进的技术,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基于这个观点,所以当下的教育应该有“新形式训练说”。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学生在习得学科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同时也训练思维、判断、问题解决等等的能力,能够在世纪的生活情境中形成有效的智力与知性。结合英语学科教学,我的体会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的确存在着一些现象。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一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偏重语言结构,教师的课堂缺乏“活”性,给予学生过多的牵制和束缚,为了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做到“有话可讲”,给了较多的语言支架,长此以往下来,学生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只是知识结构层面的训练,且训练的能力水平也停留在较低阶段,以认知和模仿为主。另一些教师则是为了追寻所谓的教学气氛和新型学习方式,设计了看似热热闹闹的活动,其旨在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但是却忽略了活动设计与教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所以,结合钟教授书中的观点可以说,片面的追求能力训练忽视知识学习不可取,片面的追求知识学习忽视人的特性的发展同样不可取。在两者中,我们需要有扬弃与传承,需要有回归和统一。“课程不是自然的实物而是文化性的”,我想说,教育不是目的性的任务而也是文化性的。
读《课程的逻辑》有感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归[1] ——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反思 李山林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
-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