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新董卿的“朗读者”;每次结束时总会请上一位“大家”,如许渊冲 天下翻译中国牡丹亭给外国第一人。本期前面那个座位却空了……赵家和,清华大学退休教授把他的1500万元全部定点“雪中送炭”给了西部贫困地区中学生助学。他女儿说“以前一直觉得父亲太抠门”今日看了一群从山区来的学子才有体会父亲的伟大。
这也让我想起父亲:一个我一直没有好好理解的父亲,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他对我们的爱不够。下个月就是他离开我们6周年。
坐在落地长窗的沙发上,喝着茶,窗外春雨淅沥沥,让人思绪不停。
在父亲28岁时他已经完成了建立一所乡村中学的壮举,我就是在那所学校里出生的,那是个三面环水的园子,也许以前是地主家宅院。我在那里读了隔着一条河的小学直到三年级,幸运地有了教我读准拼音的陈老师。后来父亲去了市里把一个废弃的教会中学改成当地唯一的师范中专。在那个西式楼房里,下面是教室,上面是职工和学生宿舍,当时没有许多作业的我每天下午放学后与那些老师或知青学生玩耍在一起,后来许多人成了忘年交,
虽然父亲当时工资是90多,加上母亲50多。可是我们家还是非常穷,没有奶奶给我们做布鞋估计我们就要光脚了。直到我读大学家里一共存款没有满100元。父亲母亲需要接济家里的叔叔,舅舅阿姨,另外还要给那些同族的侄儿侄女们学费,甚至他的好几个学生。在他的资助下有的考上了大学或专科学校,有的送他们当兵,或学习手艺。“老校长”是我父亲的代号。就是大家富裕了,父亲离休后的每一年会让姐夫送他给老家村里的老人拜年送过年礼品。只有姐夫愿意陪他,我们都觉得他多此一举,我自己认为人家不稀罕这些年货的。到了父亲离开后,老家村里愿意给我们留着我家的老宅,每年清明要帮忙办仪式。 现在我们每次回老家,村里人还是对我们热情招待,我觉得那是父亲的积德回报。
就像赵家和一样的老一代人,比我们现代许多人懂得“给予”,他们那代人“宁愿苦了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
这些年,有了扶老人而遭到讹诈,捐助后善款没有很好利用等等事例,大家更追求物质富裕,愿意做行善的人少了一些。好些人开始不再记得三月五号,不相信焦裕禄等。 但是还是有一些坚守“助人为乐” 信念的人在坚持公益。前期那个浙江退休老师,捡垃圾维持他的资助贫困孩子的事迹还是感动了许多有良知的国人。
近些年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开始义工,慈善捐助,以自己的行动书写“ 善”,我早已加入了资助四川资江一个学校孩子助学团队。
回想过去对父亲的不理解,看看今天的“朗读者”节目的赵家和故事,我很想对远在天堂的父亲说:女儿理解了您,也完全释怀曾经的困苦日子不是父亲不爱我们,而是您把爱分享给了他人。我未来也会继续帮助别人,无论知识精神分享,帮助年轻人用精益思想做好新产品研发导入,还是继续资金资助他人。从心里放低自己做个快乐的分享人。
以下摘录的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 致敬赵家和
变老的时候
作者:李琦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一切已是心平气和
一切已选择完毕,再无长吁短叹,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 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 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 丝竹声远 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 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而内心里却趋向坦率而纯真
我们已经变老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人间
又一场轮回正在声色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