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总在担心太容易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造就孩子什么都不珍惜,得到后也没有努力奋斗的动力。因此,会故意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需求是必须等待的,从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延迟满足能力,恰恰是父母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使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
因为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如婴儿的饥饿、哭闹等情绪得到的回应越及时,越零延迟,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因为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屏气的会被满足,自然能安心等待最适合的时机。
当然父母不是神,即使有充分满足孩子的意愿,也难免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孩子会有失落,但只要父母如实说明情况,并不是刻意暂时满足,孩子也只会遭受一些自然的挫折,并不会留下心理创伤。
父母的刻意不及时回应,不进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还会让孩子在心里内化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会让其在生活中总是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即使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父母给与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难,也无须勉强。
被及时满足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和享受当下。孩子经常活在当下,天然会享受当下乐趣,以获取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珍惜的程度,是我们成年人已经被异化的头脑想象出来的,并非孩子的本性。
贪婪也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有太多的需求被否定、被评判、被延迟,这些痛苦长期积累,终于让他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和所求无度的人。
放下焦虑的头脑,不再评判孩子,以一颗谦卑之心,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尽情享受当下的生命。
感悟:作为家长,我们常常随口答应孩子的需求,而后也尝尝不走心的搁置或者遗忘,而再次被孩子提起,还不允许他无理取闹。哪怕再小的需要,不要随意答应或忽视孩子的表达,一旦答应一定要及时满足和兑现。
自我评判:昨天刚刚答应的今天要带紫曦小朋友游泳,今天就没兑现承诺,答应明天兑现,一定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