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5-10

吉檀迦利5

什么是懈怠?懈怠不是走进舒适圈,而是稍微休息一下,休整一下,再继续努力。那懈怠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应该一停就走,不出去了,继续待在舒适圈中。走出来之后,我们需要方向更明确。

那什么时候,“我的心就不知道什么叫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这时就是在工作中找不到神性的时候,在工作中我们找不到意义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会变成了无边劳役海中的无尽的劳役。

生命,是神赐予的。如果我们只用一生的忙碌来填满这个生命,那这样才真正的叫浪费呢。我们需要静坐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在休息的时候,闭目养神,这时我们才是与神最接近的时候。

有时,我们学习感觉是一种劳役,我们找不到它的意义了。这个时候,也许你应该放下自己手边的工作,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神性,仔细听听他对你的叮嘱。

有时我们上课,会觉得一堂课过得很长;但有时上课,会觉得只过了几分钟。这,就是有意义和无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劳逸,存在的只是无意义。如果你做这件事觉得它有意义,那么再繁重的工作对你来说也只是休息。如果你觉得没有意义,那么再轻松的工作也许对你而言也一直都是劳役。

吉檀迦利6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朵花,也渴望与神相遇,渴望神来采折自己。

“我怕在我警觉之间,日光已逝,贡献的时间过了”。这让我想起有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自己年轻时,正是学习的好时光,可当自己老了后,时间过去了,没有再多的经历去学了。那是就正是你后悔之时。

泰戈尔,不骄傲,他谦虚的称自己“颜色不深,香气很淡”,但是,也仍然要趁自己年轻之时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神。

花,都是会凋落的,再好的花也不过如此。可泰戈尔并不会因为这样,就虚度一生,而是趁这时来让神性采折自己,奉献给神。虽然一路上路程艰险,但是也仍旧愿意以自己的痛苦换来神性的光宠。

吉檀迦利7

这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依旧是“你是谁?我是谁?”我是苇笛,你是吹笛的人。如果我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如果我的生命能够光彩照人,那么这全是你的功劳,因为你永远都驻扎在我的心里。会愿意把自己的生命都做成一只苇笛,与你合奏,来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我第一次读第一段的时候,我始终不懂那第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终于明白了。诗人自己的虚荣心,会诱惑诗人以第二种的姿态来歌唱,或者有些人为了赢得掌声,他们会为歌曲去增添许多的华丽的装饰,但是却因此阻断了他们和神性的共鸣。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虚荣心和骄奢,也不能因为他们而把自己逼上一条小路。

在我们不断前进的路上,不需要什么“衣饰的骄奢” “装饰”,因为这样,我们会成为合一之店,它会组合在我们的之间,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接近神性,不需要那么多的装饰,只需要做一只简单的苇笛,让我们的生命和神性一直永远的合奏,吹出永新的音乐,展现出另一个不同的自己。

吉檀迦利8

这一首诗的关键并不是神性,而是那位孩子。一些孩子,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或自己所束缚在华丽与安全中的王子的衣袍中,不让自己走近尘土,走近那个看似肮脏的真实世界。

就好比“妈宝”,无论做什么,都会说:我妈怎么样;我妈说过;你找我妈去。

这种人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他们只会听自己妈妈的,就是因为小时总是惯着孩子,牵着孩子。那个被惯着的孩子就会以为那才是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甚至于比任何人都好。

而那位家长或自己,守着的也只不过是自己的衣袍,不是那个博爱的灵魂。

那些形形色色的“王子的衣袍”和那“珠宝项链”,一切都一切都是你引以为傲的过去。那些装饰会让你不敢挪动,不敢走近这个社会。

这,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们不能去约束任何一个人,因为都是必经之路。走捷径?是不行的。

吉檀迦利9

第一次读这一篇的时候还是那个疑问:什么叫“想把自己背到肩上”,什么叫“来到你自己门口求乞”?首先,这儿的傻子指谁,乞人指谁?

这儿的“傻子”和“乞人”都是指拥有沉重肉身的我们,和怀有种种欲望的我们。当我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身体上的种种渴求和欲望而活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自己背在了肩上,所以我们就活得很累;当我们拥有了最珍贵的珠宝,却还在到处求起,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变成了乞人。

这几句明白了之后,后面的也十分容易。“把你的负担卸在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中罢,永远不要惋惜的回顾。”这个“负担”和“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是什么?

负担,并不是指自己的什么压力。而是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欲望,而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就是一双能创造一切的手。

人类的欲望很多,我们也确实有很多的欲望: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有人希望自己是那个可以造福苍生的人,也有人想要统治这个世界。欲望是无罪的,因为人的天性就有本能的欲望,还是要在于你的理性到底有多么大的控制力。如果没有了理性,那么欲望就成了恶魔;如果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得越好,那么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你就会又成熟一分,你的修养就会越来越高。

当你控制不住欲望时,那么它就会立刻将你接触到的灯火所吹灭。灯火?灯火就是神性,就是美好。我们可以有欲望,但是不能有过分的欲望。我们不奢望,不奢求,不从那不洁的手中所接受礼物,这样我们才能接触到灯火,接触神性,接触美好。

吉檀迦利10

文中有许多“最贫最贱最失所”这样的词。老师问我们“最贫最贱最失所”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我思考了一会,觉得它指的是那些孤独谦虚的人。因为我当时想起来《论语》中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于是,就把“孤独谦虚”给发出去了,但是老师说孤独是不对的。我滴天啊,这时,我才发现那句“骄傲永远不能走近这个地方”。原来这些“最贫最贱最失落的人群”指的就是那些谦虚的人。

神性喜欢那些谦虚的人,如果你有一颗过于骄傲的心,那是找不到那个地方的,因为它会一直在往反的道路上狂奔,一颗骄傲的心是永远不会与神性相遇。

大人们总是说女孩子不要做花瓶,只看重外表,无论神性是外在的神灵,还是内在的神灵,但是它总像是一朵莲花,只会在大千世界中的淤泥中找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