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简介
本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与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尽现了一位非凡女性的魅力——既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翻译家,是慈爱包容的贤妻良母,又是安分守时的智者,还是一位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骨子里又有着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作者搜集阅览了大量关于杨绛的资料,用丰富翔实的细节,温暖细腻的笔触,恰如其分地浓缩了杨绛一生的智慧精华,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无穷裨益。
二、本书结构
第1章 序言 第2章 北京的1911年7月17日
第3章 大学铸就芳华 第4章 深陷爱河情何限
第5章 英国逐梦 第6章 永远灿烂的妻子
第7章 变身“我们仨” 第8章 崭露头角的戏剧家
第9章 我的骑士“唐吉坷德”啊 第10章 她,走了
第11章 他,也走了 第12章 北望百年隧道
三、心得体会
用了一天时间,连听带看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虽不深入却也收获丰富,不禁让自己静下来思考人生、过往及未来,同时有几个问题也让我重新有了新的体会和答案。
一是夫妻相处中你想要的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而言,夫妻之间最完美的感情就是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完美男人和完美女人被不断标榜,男人要会挣钱、会做饭、能文能武、体贴入微、颜值担当又专一疼人;女人同样也需要品味十足、学富五车、通情达理、小鸟依人,上得力厅堂下得了厨房,这样才算是完美而人人皆爱的模样。我也一直这样以为,直到看完了这本书,我才陷入沉思,钱钟书与杨绛牵手半个世纪,原以为两人都是完美至极的,结果发现并非如此,钱钟书虽然才华横溢,但在生活上无法自理,大到不认路、小刀划火柴这样的小事都不会,甚至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导致在亲密关系中一直表现的也如同孩子一般需要被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即使在杨绛在医院生产期间还回去告诉她家里的这个被弄坏、那个被弄坏了,等着她回家去修,换了别的女人肺子都被气炸了,而杨绛面对这个他崇拜而爱慕的男人,却只是微微一笑,告诉他没关系,等我回去修,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起作用,也许这就是真爱,不会因为他的不完美而减分,也不会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磨损,因为这个男人也深爱着这个女人,只是他的能力仅限于此,所以他也会不断在其他方面弥补自己的不足,让爱通过别的方式和渠道流淌到爱人的心田。
所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婚姻,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似乎一下就豁达了不少,原来自己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对方不擅长的地方,总是在想为什么他不能为了我去改变,现在看来是我错了,也许不是对方不去改变,而且他的能力没办法达到的时候,你越用力去试图改变他,他越会让你失望,与其这样不如转个身,换个角度去看,优点的地方不断放大、不断欣赏和喜欢,也许就不会再有那些饶人的烦恼,关系反而更加和谐融洽。
二是成功后的你是谁?
书中介绍杨绛第一次尝试写戏剧,因为她出手不凡、功底深厚,第一部剧作便一鸣惊人,《称心如意》得到了一致好评,迎来如潮的喝彩声,之后的《弄假成真》公演后收到很好的反响,被称为是中国话剧界的经典。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除了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之外,说她有一双洞察万物的眼睛,一颗通透清澈的心灵一点也不为过。
就在这样的成功之后,她并没有骄傲自大、忘乎所以,而是又回到平凡的日子中去生活,回归到学者、妻子、妈妈的角色中,似乎曾经的辉煌就如她不是主角,而且她作为观众,去看了一场表演而已,曲终人散,她还是她,没有一丝遗憾和眷恋。这份超脱和豁达让我惊叹,也让我不禁去思考,成功之后的我如何才能这般坦然自若,觉察了一下,当自我足够稳定,自我评价足够清晰时,我们不被外界所左右,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也许就会如杨绛这般稳如泰山、心无旁骛的做自己。
三是生离死别时的痛有多痛?
人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非白发人送黑发人,杨绛就经受了这样的痛苦,但对于即将解脱身体的病痛,在妈妈的陪伴下去往天国的孩子来说,虽有遗憾但心里却十分踏实,书中这样描述离别时的场景:
钱媛听母亲的话,微笑着、静静地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
生,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死,母亲握着她的手温柔地送别。
她如婴儿、如天使一样安详……
对于杨绛来说,失去至爱的女儿这不是最痛的,而且在女儿弥留之际,她的挚爱钱先生同样在经受病痛折磨,无法将真相告诉他,只能一人去承受这一切,这份痛撕心裂肺,无以言表,杨绛也用文字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感觉:
我使得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啪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渣杂污物都洗干净了。
每一次读到这段文字,都不免泪眼婆娑、心如刀割,也许这是世间最痛的痛,最难的难了。以至于这种感受一下就击中了自己,思绪万千,不禁思虑如果有一天,我经历这样痛苦时刻的时候又会如何,不敢想也不能想。
四是病痛中如何坚持信念?
书中提到,钱媛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出现了不适,先是咳嗽,接着腰疼,同事让她及时就医,她却一直坚持,直到一天早上竟然腰疼得不能做起来才去了医院,可此时的她已经被确诊未肺癌晚期、肺部积水、癌细胞扩散,已经病入膏肓。这得是多坚强,直到站不起来才被逼来住院检查,即使是这种情况,在病床上也不耽误工作,坚持给博士生、硕士生指导,到了病危时期,还在写作稿子和教材大纲,就算自己最后没有力气工作了,还会交代别人去完成,身子罢工,她的脑子还管用,于是她开始重读外国原版名著,她说还读出不少心得来。
听了这话,谁不心情沉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还在继续坚持工作、苦读书,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在支持呢?这个问题的背后也许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你为什么而活,如果到了人生终结的那一天,你会如何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你能决定自己的墓志铭,你又会写些什么呢?
这一刻,我又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的墓志铭,也许我会写:一位试图活的明白,试图改变世界的女人!
向死而生,看到自己的墓志铭时,反而很欣慰,很开心,似乎知道了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目的和方向,是啊,当走上心理学这条路上的我,其实就开启了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明白,同时也能去帮助别人活的明白,只是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既然确定了方向,那就大步往前走吧,即使路上有坎坷、有沟壑,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一个坎过,一座一座山爬,终能到达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