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小的时候没有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开始的时候和她们并不亲近,但是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却越来越爱我的妈妈,我觉得她非常地不容易,家庭困难她想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爸爸不争气,她自己能既当爹又当妈,不管是应该男人干的活还是女人干的活,妈妈都拐着她那双弯弯的腿一力承担(妈妈因为下乡得了严重的风湿,双腿变型弯曲);为了让我和妹妹有良好受教育的条件,她果断地放弃在农场已经舒适的生活,回到城市重新开始;她不悲观、不放弃,懂得感恩,知足长乐,心地无比善良,对人从无恶意。
今天晚上散步的时候,老公突然说起我曾经为电信事业所做的贡献,不顾家,不顾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然后怎么样呢?我说付出也有回报了啊,当时的辛苦换来现在的岗级,毕竟当时和我一起的人,转过来岗级非常的低,有的直到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没赶上我当初转来时的岗级。老公又提起,当时因为涨岗,只有一个名额,我和一个很要好的同事,最后领导选择了我,她还去领导理论了,完全不顾情面。老公说,如果选别人,我肯定不会去理论的。我说那是肯定的。老公说,往好听了说,是你品质高尚,脱离低级趣味(讽刺的味道),实际是你的思想不够成熟,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取。说到这儿,让我想起妈妈的一件事情:那时候我们还生活在北大荒的农场,家里来了客人,正和妈妈在一起说话,突然往窗外一看,隔壁邻居家的女人正在拽我家的柈子(烧火用的短木头,码的整整齐齐围着自家的院子),客人马上对妈妈说:“张姐,你快出去看看吧,有人你们家柈子!”一边说着就要一边往外走,妈妈赶紧上前一把拉住她,说:“别出去,别出去,让她看见多不好意思啊!”这就是我的妈妈,与世无争,没有底线的善良,我多多少少也有些继承了妈妈这样的性格。
小时候就觉得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可以没有爸爸,但是不能没有妈妈。在外,妈妈给我们办户口的事,联系学校,送我们上学,就连爸爸退休的关系也是妈妈跑出来的,在家里除了日常操持,搬煤气罐、换保险丝、拧灯泡、到了换季买煤、买柈子、上两层窗户,这都是妈妈的活,是爸爸干不了的。所以我也不是个小鸟依人的小女人,经常对粗手笨脚的老公的说:“你起来,我整。”直到现在,妈妈家的冰箱、洗衣机挪个位置什么的,都是我回家和妈妈一起弄,爸爸站在一边束手无策,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怎么整,这弄不了。”
妈妈带给我和妹妹最大、最有益的影响就要数读书了。当时在物质生活极度贫穷的北大荒,妈妈就给我和妹妹定了少儿读物《小朋友》和《好儿童》的月刊,而且只要妈妈有出连队学习的机会,不一定会给我们买好吃的,但必会给我和妹妹带回新小人书,我们认字不多的时候,妈妈就念给我们听,后来教我们学会拼音,我们自己就会看书了。直到今年四月份搬家,妈妈仍然保留着两大箱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成套的小人书,这些书,基本上都30多年了,从北大荒背回哈尔滨,回到哈尔滨的前几年,我们几乎是每半年就会搬一次家,这些书始终没有丢掉过。让我和妹妹终身受益的是:通过看书,我和妹妹在上小学之前就完全学会了拼音,认识很多的字,而且都具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上学的时候写作文基本没费过什么劲。
现在妈妈已经七十多岁了,对生活非常满足,虽然她们挣得不多,但已经衣食无忧,而且经常会和一些老战友聚聚会,旅旅游,生活得很安逸。用我老公的话说,我现在越来越像我妈了,眼睛越长越小,因为被大胖脸给挤小了;身材越来越富态,妈妈在退休之前体重还不到100斤,但是姥姥家的人都是晚年发福型,现在一路飙升到130斤,所以老公说我以后也不会太瘦的。像就像呗,没什么不好,妈妈乐观积极向上,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处处为别人着想,身边的人都说妈妈是个大好人。
不说了,我想妈妈了,爸爸妈妈去北京20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