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定要学习思维导图吗?
我觉得不是一定,而是最好。不是因为流行去用它,而是因为有用去用它。
思维导图法,可以帮助孩子搭建知识体系,见树又见林。缩短时间,提升效率。
比较这两幅图,哪一幅图可以让我们在3秒钟数出多少个点呢?
其实,现在的孩子每天要学习的内容还是挺多的,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纯粹靠孩子课堂上能吸收多少,课后又能消化多少。但这无疑是像沙漏式学习一样,剩下的都是精华,但是被忘记的或许也是重点。有了思维导图,可以让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就像被整理过的第二张图一样,清晰有条理,大幅度地提升了学习效果。运用思维导图,孩子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有效学习。
思维导图法,可以让孩子爱上思考,慢慢地擅于思考。
学科中最能体现思考能力的就是语文。阅读和写作也最能考验孩子的思考能力。有一些能够举一反三的孩子可以自如地完成,而且还能获得高分。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那么轻松:
1、 作文作业都是放在最后写的,而且耗时特别长
2、 写作文就像挤牙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3、 凑字数,数着格子写作文
4、 阅读理解题中要阐述自己想法的题经常丢分
5、一脸茫然看着爸爸妈妈,期待爸爸妈妈给思路
……
孩子真的是一点想法都没有吗?不是!是怕!怕自己写得不对,怕自己想得不对,久而久之,依赖他人,自己就不太会思考了。甚至考试碰到这样题,直接跳过,空着不写了。
思维导图法并不神奇,它能支持孩子做到:
1、 尊重大脑,直观呈现自己脑海中的真实想法;
2019年暑假教授思维导图时,有一个比较内向的四年级男孩,要跟大家介绍“我的家人”。画完图后,问他有什么样的感受?他说了1个字“爽”。他说自己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不再有人说我想得不对了!
他真的想得“不对”吗?他在图里介绍妈妈爸爸的工作,他说:“妈妈工作很忙,每天都忙到很晚,爸爸也经常出差,也很忙。我有些担心。我担心他们的身体。”他在台上分享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特别有担当的小男子汉。
2、训练思维,深度上提升思考的细节,广度上提升思考的丰富度和创意。
有一个学员,至今她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她,特别文静的女孩。在小升初面试练习题中,她挑选“介绍一个你游玩过的地方”来用思维导图和大家分享。她分享完后之后,下面的同班同学们自发地鼓掌,连连称好。因为她的导图呈现了她不一样的视角。)
她介绍的是日本。介绍了日本的“干净”、“景点”、“游玩”之后,她说:“日本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当然,随着你对这个国家了解得更深入,它也面临一些问题——老龄化。”于是她照着思维导图把日本老龄化和她的同学们做分享。她在台上分享时,我看到了一个客观看待人和事的小学生。
思维导图法,还可以提升孩子思考的专注度。
其实,我觉得孩子的专注度是比我们成人高的。我们成人几乎已经养成了“随时分心,偶尔专注”的习惯,我们很容易分神。但是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孩子注意非常不集中”、“经常走神”、“我家上课会安静地走神”。如果是这样,其实,借助方法工具可以让孩子没机会走神。思考,都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思维,有些时候是跳跃的,所以出现“空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10年教学下来,又会发现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的孩子真的是相当专注的。因为绘制思维导图,是需要“手”、“眼”、“脑”、“心”同步进行的。而且,用彩色笔画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愉悦的体验。
有一个男孩,三年级开始学习思维导图。五年级时,学校布置了作业背诵《二泉映月》,妈妈建议孩子用思维导图画一下。妈妈从孩子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做作业,担心儿子注意力不集中,爱动。到了五年级,儿子不太愿意妈妈一直在旁边。)
那天晚上,听完妈妈的提议后,他随机找了一张纸,打开课本,在纸上一步步画出自己的想法。画完后打开作业本开始默写课文。妈妈说:“在那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他非常的专注,我还拿出手机给他拍视频,他也没有注意到。默写课文的时候那支笔都不曾停过,一气呵成!”
所以,我认为,孩子不是一定要学思维导图,而是最好学习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其实有很多,死记硬背其实也是一种方法,只不过,借助我一位台湾老师说的话:
“旧方法,不是没有用,而是不够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思维导图,一定要系统的学习。不然“走弯路“:
1、 认为思维导图不过如此,跟大纲差不多
2、思维导图就是画画,在图中画一些跟想法不相干的画
3、下载一个思维导图软件,就代表会思维导图了
4、好看的思维导图就是好的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只是用来整理知识的
……
前6年的思维导图教学,我更多的是自己摸索。但是发现有很多上面出现的疑惑无法解决。在2017年在英国跟着思维导图发明人托尼博赞先生进修之后,突然发现前面走了太多的弯路。
正本清源,传播真正的思维导图。
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不同。
助力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专家,绘思维,爱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