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一个人百折不挠精力旺盛的时候会用到“生命力”这个词,在描述动植物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却从来没有人说过要让知识有生命力,甚至是充满生命力。
但知识是有生命的,当我们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又赋予了他生命力。
那么,何谓生命力呢?百度百科上说:生命力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
我们该如何让知识充满生命力呢?我认为也要满足以上两点。
首先,要让知识有生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是生命的起点。当生活中的场景都变成了知识,当知识都进入到了生活场景当中,知识也就都变得活灵活现而富有人情味儿了。我喜欢这样的知识,孩子们更是。我们从生了锈的铁钉中探寻奥秘,从牛奶与其他物质融合后发生的变化寻找不能空腹喝牛奶的原因,我们从自制的纸质拱桥中了解仿生,等等。我们重视生活中、自然中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学习的价值,因而知识也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另外,让知识有生存发展的能力。怎样才能让知识有生命有生存发展的能力呢?这就需要学生把知识主动用起来,连接起来。当学生们不断有不一样的想法,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平等自由充分地交流互动,又不断在实践中尝试发现,课堂就会成为一个不断生长,不断创造的地方,那么知识自然在“人”身上有了生存发展的能力。所以才有了课堂上的“生成”,有了思维的成长。我们才有机会知道,原来历史是可以画出来的,外星人是存在的,恐龙是可以与人类和平共处的,而我们人类或许有可能只是上帝在玩的一个游戏。所以这些活跃的思维,不正是发展了的知识吗。
或许有一天,你看到孩子笑得那么美,是因为你创造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