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居家笔记二
喝了很多网上鸡汤, 总是觉得得了消化不良,上不去,下不来,油腻在中间,也许就是书上说的如鲠在喉。但我知道这不是鲠,因为从大年三十到现在,我有一个多周没吃鱼了,我很想念那种腥鲜的感觉。
但我还是照着鸡汤的方子做了,因为当下没有其他的指引和方向,那些鸡汤起码还是正能量,没有撺掇你继续绝望下去,它在引开你的焦虑和不安,让你能用自己的功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就试了试,还是有一点效果的,我开始看书了。
这是择业上班后第一次再次捧起书,想想看书都成了一件很正式、庄重的事了,我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倒退。当年在单位天天为了让自己有事, 看各种书,写各种字,真的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牵强,而现在,有两年多我买了不少书,要不就是快速浏览,要不就是束之书架,成了一种心理的收藏,安慰自己对书怠慢的歉疚。
把毕飞宇《写满字的空间》、卫克安《哈布斯堡王朝: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格非的《望春风》、苏缨《纳兰容若词传》、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几本堆在那,我看完后自己都笑了,这也太像杂货铺了。
很多年我不太爱看小说了,上学时还看苏童、余华、池莉之人的作品,后来参加工作后就更多地崇尚主旋律,再后来,彻底放弃,感觉现实已够多的故事,让自己焦头烂额,怎么还有空间去存储其他人编造的事故?转而开始掉向开始看传记,开始是明史,后来因为追美剧英剧对欧洲史开始接触,估计像外国人看中国二十四史一样,看得半生不熟,幸亏有电视剧辅助,如果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是不是也可以借助《甄嬛传》《康熙王朝》呢?直到现在这些系列哈布斯堡王朝、美第其家族都还让我转不出来,欧洲人讲血统吗?似乎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不断融合,哪一个民族或者种族是纯的呢,纯的标准是什么呢?纯种民族能延续下来?地球很大,其实很小,历史很长,其实很短。
中年以后,看书似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为对某一件事或某一段时间好奇,我才去找相关的书看。就像这个疫情造成的宅家看书,也是杂乱无章。张嘉佳的语言一上来让我有些不习惯,我上网去查他,一看原来是江南才子,少年得志,我理解了他的张狂,他与格非不仅是年龄上差距,也是阅历上的差异,张嘉佳的人生以个体为主,格非经历的时代个体并不重要。张嘉佳的才华无法掩盖,网上甚至把他的经典语录集成集子,这种鸡汤里提味的语言,有深度,有高度,但有时就像张嘉佳自己的书里说的一样未必都懂,写得未必懂,看得更是像收集邮票一样仅仅是收藏。但他也警告读者了“看到小清新小说不要说矫情,看到文艺范不要说装X。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喜欢,只能说明不是为你准备的。”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太多可以摘录的经典句子,我还是有消化不了的感觉,与《望春风》不一样,格非用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反反复复让你思考一个问题,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每一句都是作者告诉你的哲理,不用思考只需背诵。也许我从格非的故事里思考的结果与格非截然相反,也许一样,但是我的思考。所以,我为了好消化,还是放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不知道女儿会不会嘲笑我的落后与不进步,我想,我的胃是真的老了。